恐艾干预心理>> 疑病干预>> 恐惧干预>>恐艾强迫症如何自愈

恐艾强迫症如何自愈

作者:多拉老师     来源:生命之谈    发布时间:2020年08月23日    点击数:

恐艾强迫症如何自愈,首先是切断网络的链接,网络是万恶之源,恐友们恐艾恐得这么严重,几乎都是因为网络导致的。网络上的角色没有身份,网络上的事件分不清真假,网络上都是以讹传讹,作为一个没有任何艾滋病高危防范意识和专业经验的恐友来说,不太可能像陈晓宇医生这样去分析和看待艾滋病的。陈医生做艾滋病一线防治工作二十年,积累了数以万计的案例经验,明白大多数恐艾都是由于强迫和焦虑引起的。如果恐艾不深,恐友是可以达到自愈的,但是如果恐艾到了一个比较严重的程度,是需要介入恐艾干预(II级)和物理治疗(II级),以及药物治疗(III级)


1跟着陈晓宇医生改变对艾滋病的错误认知

 

第一,相信正确的科学知识

艾滋病的传播只有三种途径:性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除此之外,其他的一些正常接触都是不会传播病毒的;狂犬病除了被带有病毒的猫狗等动物严重抓伤、咬伤流血之外,其他途径也是不会传播的。

 

因此,不要主观想象或假设其他的一些传播途径来吓自己。比如,恐艾的朋友担心看到艾滋病”三个字就会传播病毒,害怕面里的红辣椒上有艾滋病人的血;而恐犬的朋友也会幻想碰了动物的毛就会被传染,听到外面的猫狗叫声等同于被感染等荒谬的想法。实际上,这些都是没有任何科学根据的主观假设,是恐惧导致的歪曲推理,都是虚假空的过度思维而已。

 

第二,万一是症状

 

万一要是传染了怎么办?咨询者朋友经常都会以万一”为借口而陷入强迫症状里纠缠不清,而实际上“万一”这个小概率的事件是我们根本不需要考虑的。因为万一这个几率几乎是等于零,如同大海捞针,是不会发生的;同时,万一是属于意外事件,意外是不需要刻意防止的。

普通人是不会考虑这样的万一”的,大家没有这样的担心和预防,都生活的很好,什么都没有发生,这就是事实。当无法相信自己的时候,可以选择相信别人,看看普通人是怎么处理的。像普通人一样去生活,那么慢慢地我们的心理就会变得和普通人一样了。

再次申明,实际上万一”的担心是症状的帮凶而已!

 

第三,外面没有病毒,有的只是脑袋的恐惧

 

我们一定要明白一个道理:脑袋的想象为假,事实为真。客观发生的事实才是真相,如果现实没有发生情况,无论我们脑袋的想法有多么的真实,实际上它都是虚假的。

例如,我们碰到了狗,就认为感染了狂犬病,这个就是没有任何证据的假设,只是脑袋的想象而已,此时却忽略了实际的情况:我们根本就无法证明狗有病毒,同时我们也没有被狗咬。狗是没有人类思维的,如果真的咬你,必定是狠狠一口,而不会偷偷摸摸。我们的感觉系统、听觉系统、记忆力等都是正常的,有的仅仅是强迫症的怀疑,而不是记忆丧失,感觉丧失,连被咬这样的事情都不会知道。

所以,如果没有任何事实的证据,那么它都是假的,就如同法官断案一样,你只是空口说杀人或着想象他拿了刀就是杀人,拿不出实际的人证物证,那么是无法定罪的。

所以,外面没有所谓的病毒,这一切仅仅是我们多了一个无缘无故的担心。

 

2觉察症状


第一,耗费大量时间,反复思考分析。如果我们花费大量时间用在分析是否感染艾滋病和狂犬病,即便理性知道没有必要但是却无法停止,甚至就连医生的确诊都依然怀疑和不安时,那么我们就应该觉察到自己已经陷入了症状里了。


第二,伴随恐惧和焦虑的情绪。经常担心自己感染病毒,坐立不安,心烦意乱,喜欢把自己与症状对号入座,由于无法确定,认为自己大难临头,会产生严重的恐惧和焦虑情绪。我们要明白,普通的生活事件是不会产生如此强烈的情绪,而且随着事件的解决情绪自然就会淡化,但是处在症状中的时候,恐惧和焦虑情绪强烈,并且会长时间存在。


第三,生活受到严重干扰。对于生活工作都不再感兴趣,无心向学,舍弃工作,只想一门心思解决了艾滋和狂犬的焦虑后再去生活工作,同时花费大量时间用在求医检查,生活中处处回避恐惧的情境,使得生活工作受到了严重干扰。

如果有以上三点的出现,大家就应该觉察到这已经是陷入了强迫的症状里面。

 

3、改变的过程

 

 第一,允许恐惧的念头和情绪

 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允许关于艾滋,关于狂犬的各种恐惧、怀疑和担心的念头在内心里面闪现,并允许随之而来的各种不安情绪的出现。

 同时,我们现在要做的是不再去跟着念头分析思考,不再去求证是否已经感染病毒,只是任凭念头和焦虑的情绪在心里来来去去的翻滚,不再主动参与解决它们,让其自生自灭,从而逐渐适应焦虑和恐惧。

 

 第二,控制行为,为所当为

 我们还要控制为了避免病毒传染而产生的强迫清洁行为,如反复洗手,反复洗澡,反复洗衣服等,这些实际上都是没有意义的安慰行为,还会加重我们的症状。当然,行为的控制是一个过程,很多时候我们没有办法一步到位,此时可以逐步的减少行为实施的次数和时间。

 另外很重要的是,我们也需要控制自己反复查询资料、反复就医检查的行为,这些举动同样是毫无意义的确定,已经脱离正常人行为的轨道,是为了缓解焦虑而出现的一种替代性强迫行为。它们的存在,对于走出症状是百害而无一利的,需要严格控制。

 

第三,杜绝回避,积极生活

 杜绝回避,变逃为留,迎怕而上!该去的场所就要去,该见的人就要见,该接触的事物就要接触,要保持正常的生活工作节奏,不要在家闭关修养,修养反倒让我们有更多的时间去纠缠症状,从而陷入恐惧的恶性循环。

因此,我们要努力的生活,把更多的精力和注意力主动地投放到外部世界,采取积极的行动策略,丰富自己的生活内容,培养一些兴趣爱好,坚持锻炼身体,多参加集体活动等,这样才能更快地打破我们对症状的关注,从而真正走出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