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艾干预心理>> 心理干预>> 心理评论>>恐艾的要学会成熟的两性关系——一个身份的蜕变

恐艾的要学会成熟的两性关系——一个身份的蜕变

作者:佚名     来源:壹心理    发布时间:2017年06月25日    点击数:

场景:

小娇来到咨询室,秀气的脸庞上架着一副眼镜,从她的脸上完全看不出30+的年龄,倒像一个刚刚大学毕业的漂亮大学生,但实际上她各方面都很优秀,考研之后工作表现也非常突出。她是带着恋爱的课题来的,她不知道如何走近一段关系而不害怕不恐惧,因为“亲密关系”对她而言充满挑战,充满失望甚至一度让她陷入悲伤。

在她的几段关系中,小娇都非常认真的投入,而一旦走近,她必然伤痕累累。几段关系中有很多相似性:

她经常发信息得不到对方及时的回复;

当她希望依赖对方的时候,对方总是回避;

当她伤心难过有情绪的时候,对方哄着哄着就走开了

......

小娇经常容易生气容易敏感,在感情中充满抱怨,时常觉得非常委屈,觉得男朋友对她不好,所以总是会和对方吵起来,或者生闷气,索性不见面。“为什么都是我主动,为什么我总是得不到积极的及时的回应,我怎样知道他心里有我没我呢?”

这难道只是小娇的问题?我想在恋爱中的很多人,甚至在婚姻中的很多女性或男性都有类似的困惑吧。

咨询缩影:

十多次的咨询,小娇表达了很多对我的不满和抱怨,我们经常围绕这些情绪展开工作,同时也共同识别一些隐蔽性攻击,这些深藏在小娇内心多年的对父母重要他人的情绪情感得到一点点的释放,直至小娇开始能够靠近我并信任我,这个过程对她而言并不那么容易。随着咨询关系的稳定,重新燃点起她试图去建立一段稳定关系的信心,这个时候我们开始了更深入的交谈。

小娇问我:难道我作为他的女朋友,他不应该对我好吗?他不应该很好的关注我吗?我知道我很依赖他,很需要他,但是男女朋友不应该是这样的吗?

我让小娇做自由联想,我给了一个词语“欲望”,小娇想了两三分钟,词穷。问我“性冲动”算吗?......“在一起,养育下一代算吗?”......

我又给了一个词语“需要”,小娇一口气说了十个词语“关怀、照顾、体贴、帮助、陪伴、时间......

 

为什么会这样?小娇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我们不难看出,小娇内心深处有一处从未被父母看到的地方,有一个从未被关注的角落。她渴望父母的关注,渴望被需要,同时有深深的依赖。小娇从小是家里的乖乖女,家境不算太好,父母经常外出务工,而家里还有两个弟弟。小娇从小帮助父母撑起家里的家务,并照顾弟弟,学习成绩还特别优秀。小娇的父母都很勤劳,对于子女从来都是一样的,每逢佳节,他们的礼物都是一样的而恰恰是这种“一样”让小娇感受到被忽略在小娇的意识里,父母尽可能的在公平对待他们,而潜意识里她在要求父母更加重视她关注她,因为她一直都在做到“最好”......

每次谈到这些,小娇都会黯然泪下,但会极力克制自己。正如当年她极力控制自己不去表达作为孩子的“内在需要”,她必须向父母表现出绝对完美,以争取夸奖、认可和关注。学习上,小娇也特别的刻苦,总是会出乎意料的让老师对她刮目相看......她渴望被这样的看见!!

小娇在亲密关系里也有很多内化的标准和要求,她无意识的以对自己的完美要求在要求对方,我在咨询中也经常感受到“被要求”的压力。小娇不断要求对方“补偿”自己,将以前所没有得到的关注和重视,希望从男友身上获得,并不断的验证对方是不是“无条件爱自己”,可是她很多时候都失败了,似乎只是反复的验证她不可动摇的核心信念:我不值得被爱,被专注。

我们总是在不断的验证我们所不能确定的,却总是缺乏一些“现实检验”。比如,小娇会在咨询外时间联系我,发信息告诉我她的想法,我一般不会回复,或者会简短回复咨询时间探讨。但是我每次都会在咨询时间跟她探讨她给我的消息,告诉她我其实是很关注你的,我不回复恰恰是因为背后有太多需要探讨,我们需要维持关系的“边界”,以此来保证我们咨询时间里能够充分探究。

一开始小娇会非常愤怒,以小娇的话说:是你鼓励我走近你(打破设置),为何你不回应?小娇对我的情感也出现了些变化,由有很多负面情绪,到慢慢的理解,到后来开始接纳并确定我不回应不是不爱她,不是不关注她,而是我们都需要遵守我们成人的约定和边界。小娇小心的处理着自己的情绪及背后的核心信念,我和她不断的进入现实检验里,多了很多确定的“被关注和被爱”的感觉。

当恋爱中的两个人,一方若处于强烈的情感匮乏状态时,他的靠近往往是带着吞噬性的,淹没性的,甚至是侵入性的。他需要对方不断的安抚他,包容他,抱持他。和谐的两性关系鼓励恰当的表达需要和依赖,反而能增进双方情感,能够处于融合当中不焦虑;而过多的情感依附会触发对方的边界焦虑,他可能会呈现条件反射式的“后退”和“回避”,每个人都害怕被“占据”,害怕失去自由!

在我看来小娇已经做了很多的努力,她在恋爱失败后选择走进咨询来解决她个人成长的课题,她的潜意识非常清楚问题在哪里。她渴望进入成人的两性亲密关系中,她需要经历一个养育性幻灭的过程,慢慢接纳来自外部的现实。这个过程是非常痛苦的,因为她要经历一个幻灭,悼念那份丧失。

小娇哭了,这一次我感受的悲伤大于痛,隔着视频我也同样的体验着那份悲伤。是的,她激起了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对于“丧失”的体验。她需要承认在父母那里她确实没有获得她想要的那份与她“付出”对等的“关注和爱”,即便父母认为他们做到了“公平”,而恰恰是这份“公平”让敏感的小娇在潜意识中埋下了“不公”的根,它们时不时的跑出来影响着小娇的人际关系和两性关系。

小娇对“欲望”自由联想的词穷,“需要”的高度敏感,用温妮科特的话说:“需要”的概念,转换到“愿望”或“欲望”的概念,这个变化标定了我们的成长:在慢慢接纳外部现实,同时也随之削弱了本能的冲动和需要的紧迫性。所以,小娇的“性的冲动”仍然是“需要”层面,而小娇的要求对方第一时间回复信息或给予关注,更多反应了心理发展早期特点,要求“及时满足”的状态。小娇的成长需要经历一个女孩成长为一个女人,完成这个身份的蜕变。

“尽管世界可以提供他所需要和想要的,以及为此创造出的东西,但这件事不会自动发生,也不是由心情所致或心愿所想而随时能实现的。”这就是养育性幻灭的过程和痛苦的本质。那么,我们到两性亲密关系中,我们所要看到的是我们到底在找爱人还是在找养育性父母?即便是父母都无法完美,又何来完美情人之说?

成长是痛苦的,它要承担理想化的幻灭。而成人的情爱世界里,更多的是欲望、愿望、边界、支持、分享、责任、自由、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