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艾干预心理>> 恐艾干预>> 干预笔记>>为什么夜深人静的时候更容易有恐艾的情绪

为什么夜深人静的时候更容易有恐艾的情绪

作者:张珂     来源:恐艾干预心理    发布时间:2025年05月09日    点击数:

根据恐艾中心网站的统计,60%艾滋病恐惧心理的朋友是在夜晚十一点到凌晨四点在中心进行自助学习,这个数据反映了夜晚十一点到凌晨四点反而是恐友们的活跃期。按道理,夜深人静正是睡觉的绝佳时期,但为什么这个时候恐友们却反其道而行之,消耗精气神呢,相信作为大量艾滋病恐惧心理的朋友也苦不堪言。

其实,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夜深人静的时候,受到环境改变,生理规律和行为认知体系的影响,艾滋病恐惧心理的朋友情绪波动加剧、焦虑和强迫症状更明显,更加坚定的认为自己目前生活不规律,出现大量躯体反应,每天极度痛苦皆是因为存在着极大的艾滋病感染风险。显然环境和心理的因素相互作用,形成了艾滋病恐惧心理的朋友在夜间更容易产生恐艾情绪困扰的“恐艾心理脆弱期”,下面我们便利用恐艾中心17年的临床心理干预来谈谈为什么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更容易产生恐艾的念头。

心理的压抑激发了艾滋病恐惧心理

环境和我们的心理息息相关,在白天的时候,我们身边总是充斥着各种噪音,人际关系之间的互动,外界大量摄入信息会分散我们的注意力。但是在夜晚,这些转移注意力的他者他物刺激源消失,大脑便会失去分散注意力的能力,那么我们因为没有解决的艾滋病相关信息刺激源,和心理压抑的恐惧情绪便会在潜意识中更容易浮出在我们的意识层面,让我们明显感觉痛苦体验增加。

另外夜晚安静的环境中会极有可能促使我们对自我行为的反思放大,恐艾心理的朋友反复回想因为艾滋病相关信息等负面经历,并且担心这样的行为出现糟糕至极不可控的后果,担心未来的万一发生,当一个人正处于这样的模式之中,这种状态很容易引发焦虑和强迫性思考,甚至形成“问题越想越多”的恶性循环。很多恐艾心理的朋友本身并没有非常明显的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但是在不断的反复状态之中,就容易滋生焦虑和强迫因子,直至最后变成焦虑症和强迫症

夜晚黑暗的环境容易导致安全信号快速丧失,安全感下降。按照精神分析理论,黑暗和孤独会激活人类的原始警觉本能,艾滋病恐惧心理的朋友虽然不再面临野兽威胁,但心理上的生存危机感会转化为以假设极端结果的方式进行压抑发泄,比如万一我被感染了艾滋病怎么办,或者偏执的认为身上大量的心理躯体化症状皆有可能是所谓的“艾滋病早期必有的症状”。这也是为什么恐艾中心在对恐艾人群进行个案化处理的时候,都需要建立在大量交流时间之中,去构建安全信任关系呢。

脱恐绝非靠反复保证——恐艾干预经验集

另外夜晚不同的激素水平也是影响恐艾人群心理活动的一个重要原因,比如我们常见的压力激素,学名叫皮质醇,它在白天较高,帮助应对挑战,夜晚若仍处于高压状态,皮质醇分泌异常会加剧焦虑心理的产生。睡眠激素褪黑素夜间分泌增加,但是它同时会加强恐艾人群的情绪敏感性,调节情绪神经递质的血清素,在夜间活性下降,会影响到情绪的稳定性。多种激素在夜晚的变化,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会在晚上情绪更大的原因之一。

前几天五一小长假期间看了一本《神经学》,里面有一段关于大脑和脑神经的表达。在经过一天的活动以后,前额叶皮层负责理性决策和情绪控制的前额叶皮层功能减弱,将会导致对负面情绪的抑制能力下降,更容易被原始本能的情绪主导。张老师在给恐艾朋友做恐艾心理干预的时候,多次强调原始本能欲望常常被我们误用来做客观的参考系了,这是影响我们科学脱恐的一个最大的干扰因素。

恐艾的朋友因为没有得到科学系统的恐艾干预心理模式的指导,容易陷入一种自证的强迫行思维的恶性循环,比如说因为害怕感染艾滋病就会出现焦虑,焦虑将影响生活规律,导致植物神经紊乱,而植物神经紊乱以后直接出现大量的躯体化症状,最后这些症状在被网络上的文章加持以后被强烈的认为就是所谓的艾滋症状,心理暗示契合,进一步引发强迫焦虑,从而变成了越分析越恐,越恐越分析的强迫思维的精神交互作用。此外,利用夜晚在网上浏览学习艾滋病相关信息也是源自于没有一套完善的脱恐系统,对安全感过度需求。安全信号肯定不是靠别人简单的一句保证没事或者不可能感染而形成的,它是需要我们理解恐艾应激的模型以后,根据自身情况所建立的针对性脱恐模型,降低阻抗的脱恐模型。

恐艾干预稳定三角理论

以下再谈一下恐艾中心的一些基础应对恐艾心理的策略,首先要想通过中心脱恐,务必对中心的基础信息,师资介绍,中心发展历程和特色服务了解,了解的越多,越熟悉,越能建立心理缓冲区。比如在睡前一小时进行客观参考的放松仪式,参考标准主要指的是老师们构建的恐艾心理认知体系和艾滋病经典防治知识体系,再以冥想,阅读在中心自学所做的纸质笔记,听音频等形式进行放松训练。将针对艾滋病恐惧的一些纠结点当着焦虑清单具象化,以写在纸上的形式,并标注第二天我可以交给我最信任和熟悉的专业恐艾心理老师来处理,给大脑一个延迟处理焦虑的信念。

在生理方面,为了避免夜晚情绪化下更容易恐艾和陷入万一的自证过程中,应当避免晚间摄入咖啡因或大量酒精,而在心理方面,我们需要去打破惯性思维的陷阱,中心常用一种现实检验方法,比如我们在和恐艾的朋友进行一对一沟通的时候,会将恐友担心的所有问题一条一条来进行检验,如这种担忧发生的概率得有多高,真正的最坏结果又是什么,它呈现出什么样的特性,我们自己能够应对吗。如果在进行叙事描述的过程中,产生了一些认知偏差和情绪,我们要去确认这是一种强迫性的念头,还是一种客观的事实,如果我们理解了是强迫念头,我们选择森田疗法的处理方法,如果我们没有办法确认他是强迫念头,那么我们还需要在恐艾心理老师的带领下多次进行现实检验。

在这里还有一点特别的重要,在张老师做恐艾心理干预一对一的时候,面对恐友们处理夜晚恐艾情绪特别大的时候,发现恐艾朋友在这个时候的念想很多都是不合理的信念,不能认为我不在晚上将困扰在我心中的难受感觉解决掉,我明天就会过得特别不好,甚至恐的更厉害了。恐艾中心有一个定义,是将夜晚定义为“自我修复时间”而非“问题解决时间”,例如通过恐艾心理模型的正念呼吸练习,把注意力锚定在当下,活在当下,顺其自然,去反复感受呼吸时腹部的起伏,而非继续想着病毒在自己身上的肆虐,一定得佐证清楚我才能安心。

当然如果夜间因为恐艾持续时间太长,恐艾严重程度越来越大(可以通过恐艾中心的艾滋病恐惧严重程度自评量表自测),情绪严重影响睡眠或白天的社会功能,如持续失眠、白天精神萎靡、躯体化症等让生活工作都受到严重影响的话,可能提示已经从恐艾心理转化为恐艾症,恐艾症是一个合并焦虑强迫或其他心理状况的综合性神经症,一旦变成恐艾症,已经不能单纯靠艾滋病知识讲解和安慰保证等结论性语言去解决脱恐了,建议寻求具有专业资质的恐艾心理咨询老师或精神科神经内科的医生的专业支持。

夜晚的安静本来应该是让我们休憩和放松的礼物,但对很多艾滋病恐惧心理的朋友而言,却成了情绪的放大器,让我们变得更加恐艾,更加觉得自己会感染HIV,同时让我们更加觉得必须要在网络上到处去寻求艾滋病的知识点,以证明我绝对没有感染,我才能安心去睡觉。显然这样的想法是根据咱们恐友自认为的脱恐经验,恐艾中心的彻底脱恐方法,是让恐艾心理的恐友理解超越意识背后的机制,它的出发点是为了保护脆弱的我们,但是因为超越了一个度而让我们变得敏感。亲爱的恐友们,试着把夜间的恐艾情绪波动视为需要发泄压力的信号,而不要把情绪当成我当下必须战胜的敌人。

恐艾中心永远是您们脱恐的靠山

无论什么时候,都请恐惧艾滋病的朋友记住,请把自己交给恐艾中心,建立稳定熟悉和彼此了解的深厚关系,我们永远是各位恐艾朋友脱恐背后最稳定的靠山,十七年以来是,未来同样也会一如既往的支持大家脱恐。



上一篇:恐艾朋友可以怎么丝滑度过五一小长假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