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艾干预心理>> 在线咨询>>正文内容
         

张老师,学习过你的文章,觉得受益匪浅,可就艾滋病毒特性还有几点不太明白,第一,你一直强调艾滋病毒离开人体暴露在空气中就很难感染人,言外之意就是病毒暴露时间短且病毒量大就有可能通过伤口感染!我是想问病毒刚暴露空气中那一刹那,病毒的活性会不会有几何级的毁灭!病毒接触空气的瞬间,是立即丧失感染人的能力还是慢慢丧失,如果慢慢丧失,那在体外还是能感染的!恳请老师指导!第二,眼睛粘膜在完好的情况下,病毒会不会侵入,因为眼药水滴进眼睛里也全部没出来,是不是吸收了!第三,足量怎么确定,在中心学了这么长时间还是晕晕的,因为每个人的病毒载量不同,同样一滴血里病毒量相差千倍,例如,病毒载量在100万以上的和病毒载量只有几千的没有可比性!怎样综合运用来把握大体!恳请张老师指导一下!


留言时间:2015-05-12     留言人:wgsdll
         
管理员回复:
回复内容:

张老师:您好,很高兴积极学习的恐友能够通过自我的约束和按照相关方法取得一定的成长,对于我们认为这个是一霎那的事件,也许在微生物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就像相对于地球几十亿年的一个变化来说,人类发展的历史不过是沧海一粟。所以我们看到的是瞬间,其也许在其生命运行构造中发生了很多事件。而且老师刚才在上一个问题说的很清楚,对于病毒不可能在离开空气就死亡,死亡和失去活性不是一回事,况且以病毒什么时候在空气中死亡老师每次都说得很清楚,这是一个误区。当然我们认为在极度苛刻的环境下,有感染机会,但不是一般性的环境。比如针筒注射血液的吸毒方式(静脉吸毒),不也是一种比较特殊的传播方式呢。对于黏膜,黏膜有筛选作用,不是病毒细菌随意进入感染的,否则您的眼睛随时都在生病。是的,中心的知识老师写的比较乱,因为想到什么就写什么,需要您自己去总结,如果您自己觉得自己总结有难度,那可能就需要花一个特定的时间和老师预约进行即时沟通,由老师帮助您总结系统归纳。是的,每个人病载是不一样,但是总会有上限值的,所以以上限制对于下限值,就能得到一些结论,至于病毒载量不是普通恐友考虑的,恐友只需要考究生活方式就对了,又不是病人考究载量干什么呢,核酸的病毒载量检测对于普通人不都给的是定性单么。


回复时间:2015-05-14

推荐图文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