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艾干预心理>> 在线咨询>>正文内容
         

张老师,您好。 老师上次的回复内容,令我感觉到恐惧不安,内容如下。 最近几个月我在干预中心里学习,获得了一些专业知识,也慢慢构建起自己对艾滋病的认知体系。大多只是是从赵文立教授的访谈里获得。按照老师的说法,凡是专家肯定的,专家心里其实也没底,只是为了安慰恐友。我感觉心里对艾滋病的认知架构被摧毁,一切都是模糊的,不能肯定。因为专家的肯定的话只是为了安慰网友。还是我过度理解老师的话了呢? 作为一个恐友,在恐惧中是缺少冷静,理智,客观,科学看待问题的。在这里,其实我想获得的是正确的艾滋病的知识,以及老师客观合理的分析。 我觉得我现在暂时需要的不单单是思维的改变,更多的是信任。赵教授是中国专家,如果他的言论都不可靠,那这个世界还有什么可以信任的呢?另外关于丙肝是否影响窗口期,美国规定12个月的说法,我已经不想再纠结,如果正常的普通人群都不会影响,我也不应该去过度考虑。我选择相信赵教授的判断,如果没有特异症状,那么久的抗体阴性,我就不应该考虑太多。       下边我列了赵教授的一些言论,如果按照老师的说法,那这个世界就是会存在无论怎么检测都查不出艾滋病的情况,那也就是确实阴性艾滋病存在。   老师上次的回复: “艾滋病目前还有很多未知的难以没有被解开,所以无论现在对于研究者还是专家,一些东西他们自己本来也不一定完全有底。所以当听到哪个专家给恐友保证百分百的时候,老师更能理解这些专家的无助,因为他实在无法通过其他方式来对恐友实施干预,而选择了一种几近安慰的方式了。”       赵文立教授的言论:   1,严格意义上讲,如果说你真正的三个月检测,可以排除,特别是在两次检测,又间隔了三个月以上,两次检测结果都是阴性,可以肯定的说,完全可以排除艾滋病病毒感染。   2,我们现在的检测手段,只要是你感染了艾滋病病毒,我们会有各种不同的检测手段给你确诊,如果我们使用了各种手段仍然不能确诊,那就证明你确实不是一个真正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3,如果他确诊是先天性免疫功能低下,最后又得了艾滋病病毒感染,这种情况检测,我们会采取至少两种以上的手段,对这种病人进行确诊,如果多种手段检测都是阴性,都可以排除的话,那我们仍然说没有感染。   4,只有在一些确实多次抗体检测是阴性,病人又有明显的一些症状,怀疑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这种极少数的情况下,我们才建议病人做病毒载量,以协助诊断。 5,目前我国的检测技术(抗体、载量)完全可以判断一个人是否感染与否?   根据我国目前的检测技术,是完全可以判断一个人是否感染了艾滋病病毒,是完全可以做到了,没有任何疑问。    我原本对赵文立教授的理解是, 赵老师站在科学的角度上,来说明一般正常的普通人群做三个月的抗体检测就可以完全排除艾滋病。从科研角度上,只对极个别人多次抗体阴性,又有明显症状的人才考虑做病毒载量检测。 那么对我来说,我的判断就是,我是一个普通的人群,没有免疫功能缺陷,也没有任何症状,而且时间早已经过了窗口期,可以考虑完全排除艾滋病。 但是现在老师的话,让我对专家的言论感觉到模糊。 我该怎样理解张老师的 专家安慰恐友 的说法?  


留言时间:2015-12-25     留言人:zhangjianfeng25
         
管理员回复:
回复内容:

张老师:您好,如果老师回答的问题您觉得让您心里不安,那么建议您有什么最好和老师电话沟通您不安的问题,因为可能是双方在交流的过程中出现了一定的偏差,在文字回复过程中,这样的问题是一种常态,老师有时间也没有理解到恐友表达的意思,恐友也有可能曲解老师的意思,所以一般即时的沟通,有一个辨识度,有什么问题有疑惑或者曲解,即时去纠正。老师看了您的留言,老师觉得您可能曲解了老师的意思,专家一般都会站在客观的角度上来说,专家一般也会说基本,或者几乎等词语,其实这个词语已经是告诉您没什么了,但是如果告诉您是完完全全没问题了,那这个时候最好考虑下专家是否因为被问烦了而有情绪的波动呢。您的思维老师觉得有问题,不是专家说得不可靠,是专家倾向度不一样,如果以您这样的状态去参加艾滋病学术交流大会,估计要被吓晕的。因为专家自己都是模糊的,是的,对于研究,任何不可能是百分百,我们医学去思考一个实验或者项目构成是尽可能的遵循完美的去假设,但本身这种就是一种矛盾。老师不认为教授这个是安慰人的说法,因为教授这个并没有以绝对肯定的说法来回答这个问题,希望您自己放松点,切勿把老师的话语也理解偏了。


回复时间:2015-09-10

推荐图文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