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艾干预心理>> 恐艾干预>> 干预笔记>>恐艾必读:艾滋病恐惧症实践脱恐干预经验

恐艾必读:艾滋病恐惧症实践脱恐干预经验

作者:张老师     来源:成都市恐艾干预心理网    发布时间:2018年06月06日    点击数:

各位亲爱的恐艾症恐友好,由于最近做艾滋病恐惧症项目研究,做学术相关以及整理书籍出版前的准备,恐艾干预笔记更新频率以及张医生在线的回复速率放慢了很多,的确让很多焦急等待的恐友盘算着等老师回复更新,很不好意思。当然在成都市恐艾干预心理网官网和公众微信号全面改版以后,其他像陈晓宇郭海燕医生也有对应的板块可以留言咨询,这样亦会方便很多恐友。

其实称大家为恐艾症恐友也不太好,这个说法可能以后会被废除掉,学术研究讲严谨和中肯,老师也必须遵循这个原则,否则就是信口开河了。其实目前在恐艾圈呆的人群,大约有三分之一并不是严格定义上的恐艾症患者,或者称之不上为狭义的恐艾症患者。单纯的恐艾症患者定义很简单,因为艾滋病相关刺激导致的对艾滋病及相关疾病具有的一种强烈惊恐表象,且经过艾滋病医生进行艾滋病基础知识讲解,经过艾滋病窗口期后一至两次的专业机构检测后,依旧表现出对艾滋病呈现出极大的情绪障碍和过度关注才能称之为恐艾症患者。   

恐艾症属于身心障碍疾病,极其容易产生症状,如果因为乱搜乱看将恐艾症症状消失认为才是脱恐的定义,就是极其错误的观点。按照神经症的划分,可以分为轻度中度重度,轻度恐艾症患者可以在限制一些错误行为(诸如继续在网络上乱搜乱问探讨艾滋病相关信息),进行自主学习式脱恐;中度程度的恐艾症患者需要介入恐艾干预疗法(包括物理道具等辅助心理疗法);重度程度的恐艾症患者则需要介入精神科医生,并且开具对应的五羟色胺类的药物;如何合并了共病的恐艾症患者,具体通过DSM-V评估标准体系制定计划。一旦初步被确定为恐艾症,需要采用恐艾症临床心理评估标准体系,评估恐艾症患者具体分型,并且制定恐艾干预个案工作目标计划。这其中包含了少量的艾滋病基础信息确定,但更多已经在“医学-心理-社会”进行了转型。恐艾症既以艾滋病相关不良信息为引起刺激源,亦是心境类反应,造成躯体化障碍,属于艾滋病学科和心理学科相结合的交叉学科研究的范畴。基于个案结束案例来看,艾滋病基础信息传递能效占据20%,心理相关指导干预和介入占据脱恐总进程能效的80%,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恐艾症患者反复咨询艾滋病医生,弄得医生也身心俱疲受到心理伤害,最终自己也没能完全脱恐的最根本原因。毕竟,专业的问题交给对应最专业领域的人才,而恐艾症却恰恰不是一个单一的学科领域,需要多方领域的积极配合和互补进行完成。

恐艾症有两个特点,作为艾滋病恐惧症患者自身需要掌握。第一是其具有规律和不规律的两条波动曲线,我们统称为波动,在一定阶段的持续状态我们称之为波动期,而恐艾波动期作为恐艾症患者所面对的第一个最关键的期,掌握波动期的特点以及对应方法尤其重要。第二根据临床研究,艾滋病恐惧症患者受到的严重刺激程度以及持续刺激时间直接作用于其脱恐(重新恢复社会功能体系)时间有直接的关系。严重刺激程度越大,其所需要的脱恐时间也就越长。持续受到的刺激程度越长,其所需要的脱恐时间也就越长。严重刺激程度和其在应激期所接受的不良知识体系的容量及矛盾比有巨大的关系,而一直在网络上寻求解决方法,不断去寻求正向信息,然而同样却收获了一些负向信息,亦产生了新的刺激点,我们称之为持续刺激时间。如果需要介入恐艾干预,那么在前期的预估过程中,该两项将作为重点纳入的参考标准。总得来说,基于成都市恐艾干预心理网对筛选出的大约2000名艾滋病恐惧症恢复人群进行评估,轻度恐艾症患者大约需要的时间为1-3个月,中度恐艾症患者大约需要的时间为3-12个月,重度恐艾症患者大约需要的时间为1-3年,合并了共病的恐艾症患者具体看共病类型及严重化程度。

恐艾症是可以通过精神传递进行传播强化,一旦经过艾滋病医生1-2次开导和窗口期后艾滋病1-2次检测,建议尽可能快速脱离艾滋病恐惧症相关圈子,如闭群关贴下架APP,在圈子里会潜移默化的接受精神传递,在无意识下导致恐艾症严重程度增加,让恐艾症从轻度变成了重度。泛化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代表了严重程度增加的自然现象,具有极为重要的参考意义。一对一评估是针对个案进行客观了解的最重要方式。

以上内容节选自成都市恐艾干预心理网相关论文及书籍,若需转载请务必注明引用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