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艾干预心理>> 心理干预>> 心理评论>>如果日常恐艾 请找心理医生 而不是艾滋病治疗医生

如果日常恐艾 请找心理医生 而不是艾滋病治疗医生

作者:张明玉 李新蕊     来源:济南疾控    发布时间:2022年07月19日    点击数:

说起艾滋病,

每个人多多少少都有所了解,

但或许了解得并不够,

才会有恐惧和歧视,

于是……

求询的人群,多种多样;

咨询的问题,花样百出。

其实很多求询的问题,不是易感染艾滋病危险行为的问题,而是心理障碍的问题。这种心理,请不要找艾滋病治疗医生,必须借助懂艾滋病的心理医生给予帮助。

在了解各式各样的心理障碍问题前,

我们先来复习一下艾滋病的基本知识↓

艾滋病有三条传播途径:即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其中性传播中的男男同性接触的肛交性行为方式最为危险!其次就是异性性活动中没有任何防护措施,比如不使用安全套等。目前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基本得到控制。

艾滋病日常接触不传播:如握手、拥抱、共同进餐、共用工具、办公用具等不会感染艾滋病;艾滋病不会经马桶圈、电话机、餐饮具、卧具、游泳池或公共浴池等公共设施传播;咳嗽和打喷嚏不传播艾滋病;蚊虫叮咬不传播艾滋病。

以上就是艾滋病防治常识盖棺定论的“干货”,防治艾滋病,“战略上”要藐视它,“战术上”要重视它,既不能掉以轻心,凭侥幸心理,也不能过分恐惧,处处提防。只要洁身自好,基本是可以抵御艾滋病的。

求询者虽然没有易感染艾滋病的危险行为,但却在不断咨询,甚至到处打电话求证。原因就是心理出了问题。让我们通过几个实例一起来了解一下~

实例一:男,来自四川成都

自述每天脑海里出现的问题就是,怕感染艾滋病,看见门把手先想到艾滋病,上个人如果手上有血,摸了门把手,我再摸,有危险吗?见了地上有红的东西,先想到是不是艾滋病人的血液,鞋底上不小心粘了,有没有危险?看见别人打喷嚏,先想到飞沫会不会“跑”到自己手上,再揉眼睛,会不会传播?脑袋里全是“艾滋病,艾滋病……”,有问题(基本都是日常生活)必须问出来,不问出来,就难受!为此,女朋友散了,婚姻“黄”了,平时的工作都受到了影响。

实例二,女,来自山东潍坊

自述自己见了红色的东西就害怕,看见坐便器里残留的发红的水液就先想到里面有没有艾滋病毒,溅到自己身上害怕感染。看到饭馆的餐具就怀疑消没消毒,是否彻底,有没有看不见的残留血液,会不会引起感染,越想越紧张,越紧张就越恐惧。

实例三:女,来自山东济南;男,来自山东烟台

济南女自述去医院门诊诊治自己的妇科病,医生用仪器检查完阴道后,于是她想医生检查的仪器消没消毒,会不会留有上个人的阴道分泌物,从而再检查自己会不会将艾滋病毒传染给自己。每每想到这,就茶思不香,饭食难进,总觉得自己感染了艾滋病,于是反复进行抗体检测,即便过了三个月完全排除也难以消除自己的恐惧心理,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烟台男求询者自述自去了一趟娱乐场所,就认为自己感染了艾滋病,两年内多次检测艾滋病抗体并且结果都是阴性,但就认为身上整天不是这里难受就是那里难受,到医院多次检查都没发现器质性病变,但自己还是处于惶惶不可终日之中。

所以,自己的最大敌人,往往就是自己,自己会伤害自己,自己会折磨自己,在自己与自己的格斗中,胜的是自己,败的也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