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老师好,我恐艾三个月了,承蒙您和中心诸位老师的帮助,脱恐不少。张老师在在线留言的回复认真详细,阐述知识科学明确,运用了很多心理学的方法帮助我们。我还有幸参加了一次您在恐艾QQ群的答疑,对每个问题都很详细的进行了解释,解释为什么没有感染风险,还讲了没有感染风险,我们为什么还会心理恐艾,让我学到了很多。可惜张老师您并不是每周都会答疑,三个月里,我只参加到一次,太遗憾。希望减少陈晓宇老师的答疑,增加您的答疑频次,我不是不尊重陈晓宇老师,他虽然很专业,但他和潘业,管文辉是同一个类型的医生,说话特别绝对,他们三人都简单粗暴的给了我不会感染的结论,还让我去看精神心里病,让我不得不怀疑他们是真的看了我的问题吗,还是在敷衍我。感谢陈老师每周回答我的问题,让我开心了一阵子。但我心里还是不踏实,我需要老师能够多回答我一些话,我希望老师花更多时间在我的问题上。我很怕万一,怕老师们不认真看我的问题,像流水线机器人直接回复我不可能感染,我真的很怕死,特别没有安全感,希望张老师能多多去恐艾QQ群在线答疑,帮助我们脱恐。
张老师:您好,首先祝大家六一儿童节快乐,愿大家保持一颗童心,顺利脱恐成功。张老师看了您的问题,很感谢您对张老师的认可,这里是一个开放性的平台,总会有许多来自四面八方的恐友来这里学习,张老师希望有缘来到这里的恐友能够看到老师的回答以后,给他们也带来一些提示和帮助,让大家在脱恐方向上,少走一些弯路,所以张老师尽可能会多回答一些,无论是对提问的本人,还是有缘看到留言的恐友都能促进脱恐,而让大家尽可能不再到处去搜索,杜绝无定向式的搜索,是恐友迈出脱恐的第一步,这个观点或许和很多恐友原以为的搜的越多,越容易脱恐有点背道而驰,我们尊重于我们多年的经验,对于恐友,结合自身情况,制定最有利于您自己脱恐的方法那是最好的。另外您可能不太了解陈老师,陈老师对于他自己的恐友,是非常认真负责的,一个小时的一对一沟通时间反复保证没事,也非常不科学,咨询的恐友也并非愚钝之人,有的恐友预约了陈老师一次,还会继续第二次,第三次,这些都是对陈老师的肯定。在QQ群在线答疑的时候,收集资料并不是那么容易,而且老师和咨询者并没有建立足够的关系,所以陈老师,包括您所说的其他两位老师,都应该是以告诉结论为主,这是一问一答比较典型的方式,只是如果要想获得老师更多的支持和建议,那就需要把更多的信息,细节以及自身情况都统统告诉老师,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常说恐艾心理要产生效果,他至少是好几个小时的沟通。您看,医生给了您结论,您因为和医生的不熟悉,就会怀疑他们故意安慰您,张老师觉得这并不是您故意不尊重他们,这只是心理上我们常见到的现象,只是我们恐友可能不是很清楚心理在恐艾中的具体作用。如果您深入的了解过该名医生,医生也愿意给更多时间来倾听您的描述,您们通过不断的沟通,磨合,关系越来越熟,越来越好,那么您就会有安全感。一些东西他并不是说靠感觉,就像老师自己的恐友,他也不是说一次简单的几句谈话,就能彼此了解对方的,希望您能明白张老师的表达,祝您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