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老师,我对自己的行为冷静地判断了一下,发现自己总是把很普通很平常的问题夸大,别人不在意的事我万分在意。比如说在公共卫生间用卷纸把屁股擦出血了,就怀疑卷纸干不干净;被自己公交卡上的钥匙圈刮掉了大拇指的一块皮,流血了,就害怕伤口和外界环境接触;在家用棉签沾水擦拭牙齿,或者用酒店的牙刷,把牙龈蹭破了点,也担惊受怕。归根结底就是害怕自己受伤。
然后我还喜欢把恐惧的范围扩大和转移,怀疑医院和CDC的器材卫不卫生;还想起唱歌的时候嘴唇碰到话筒也似乎有些在意。其实这些事每个人都会遇到啊,再正常不过了,心里却总有一道过不去的坎。当我恐惧一件事的时候,就会联想以往没有恐惧过的事,贴上恐惧的标签。
我已经把恐惧的事情在上一次留言罗列出来了,喜欢罗列,在脑海中反复思索也是我的强迫行为之一。我觉得自己的内心必须坚定,坚定地认为自己很健康很快乐,自信绝对没有问题,否则我会深陷泥潭,不能自拔。至于最害怕的公交车的问题以及下水管滴水,既然张老师做了肯定没有问题的答复,我必须相信,我也只能选择信任您,争取努力活到一百岁!
张老师:您好,老师昨晚再和恐友进行电话干预的时候还曾经说到了,恐友对自我一种完美人格的定义,这种来源于刺激,恐艾的刺激。为了防止因为被可能的艾滋病感染,就会形成一个误区,认为将自己所能考虑到的全部注意。实则这个超过了人的一个精力度,在人精力度匮乏的时候,人的自我主观夸张成分就会过大。总认为自己因为很多没注意到而忽略什么,产生了一定的幻觉,事实不是这样的。只有当进行认知暴露的时候,您才会逐步回归正常的思维中来,才会感觉到哪些是真实的。而本来平时自己很多做的过好了,但是却因为完美人格的存在,而认为自己做的不好,归根结底都是情绪和认知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