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艾干预心理>> 在线咨询>>正文内容
阅读数:
         

张医生,您好我是一名学生,几个周以前,我去网吧上网,背上疼,后来看到同学发的艾滋针的说说,被吓得不行,那几周都有一种濒死感,有时我看每个人都好像是艾滋患者,去检测,阴,但是我还是害怕,每天早上醒来时就害怕的不行,我坐公交车回来后,感觉背上疼,就又怀疑是不是在车上被扎了,我看了,您给其他人的留言,说单纯的被扎一下,不会感染,但我还是害怕,感觉没有安全感,时好时坏,我很苦恼,不知道该怎么办?我想问问您,网上都说的0.3%的概率是怎么回事,他的这个条件是什么?如果说被扎,这和职业暴露有什么区别?我看百度百科上说被扎破一点就要启动用药程序,请您一定要答复我,我感觉我快崩了,我不知道我能坚持到什么时候。


留言时间:2016-12-09     留言人:听雨
         
管理员回复:
回复内容:

张老师:您好,现在学生恐艾的不少,占据了恐艾的大部分人群,所以老师也希望大家在寝室里探讨这些话题就不要以讹传讹了,我们成都市恐艾干预中心和四川所有的高校都有相关合作,进学校开了太多场的艾滋病宣教活动,其实发现很多同学的艾滋病防治知识都是来自于网络,网络是一个双刃剑,既有其科学的一面,但是同样也有其不科学的一面。是的,濒死感这种恐友老师见得太多了,因为老师主要做了很多实地面询,这个是电话或者网络上交流所感受不到的,就能看到很多恐友痛哭流涕,甚至瘫倒在地上坐着。您这个是一种典型的应激性反应,应激性反应分为急性和慢性,如果来得快消失的快基本就是急性,一直持续就容易成慢性。这个和恐艾症一样,拖成慢性,要想脱恐就相对难了。您说的千分之三是美国疾控中心多年前的统计数据,我们所说的还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单纯的只看字面意思。职业暴露的前提是别人就是感染者,医生这术前四项一查就出来了,这个才是职业暴露。对于您这个应该是激发起了您本来性格中的一些隐藏属性,这个属于心理问题了。您不能再这样下去了,这样容易诱发更严重的精神病性障碍。您可以去您们当地的心理门诊,做一些相对的放松训练,如果您是四川省高校的,像电子科大,交大等都有放松实验室,您也可以去做做。我们总体看了,您所说的怀疑更多在于您的臆想和强迫性认同,这些都不是客观的,您需要的是让您自己了解心理和把自己变得更加的稳定。


回复时间:2016-12-09

推荐图文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