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艾干预心理>> 心理干预>> 生活常识>>LGBT群体就是艾滋病或心理疾病 这其实是谬论

LGBT群体就是艾滋病或心理疾病 这其实是谬论

作者:norweigainwood     来源:龙腾网    发布时间:2018年05月24日    点击数:

今天看到一篇文章是写的有关香港立法委员谈到同性恋婚姻权利的文章,看到下面很多人在唇枪舌剑针锋相对的评论,甚至是骂战。首先,作为果壳网和知乎混过来的人,自认为是“科学党”一员,我是最鄙视“大街骂战”的行径,这是中国文化中最肮脏不堪的一笔,必须彻底铲除!其次,作为“科普”,“科学党人”也有必要向大家系统性阐述Gay,或者说流行说法:LGBT的前世今生。尤其是它到底是不是“病“给掰扯清楚。


首先讲一讲LGBT的定义,L是指女同,即Lesbian; G是指男同,即gay; B是指双性恋,即bisexual; T是指跨性别者,即Transgender。对于广大中国人而言,近年来最熟悉的词莫过于Les和基佬,所以我着重谈一谈这两种人群。我把他们统称为”同性恋“。


同性恋的基本定义是:心理与生理性倾向均为同性的人群。我这里特别标明了”心理和生理上。。。均为“,这显示出同性恋群体在心理取向和生理取向上必须拥有高度的重合性。古代某一时期盛行的所谓”男风“,并不能解释为那一时期”同性恋“流行,因为你的心理性倾向和生理性倾向不能高度统一时,你的性行为就只能理解为”无差别的性享受“而非”性取向所导致的性行为“,通俗说法是”管她长得丑不丑,关上灯来当日狗”。那么有一个很急迫的问题来了:


1. 同性恋到底是不是病?是生理疾病 还是精神疾病,还是心理疾病?


那我们首先要对“病”进行一个清晰的解剖,首先,什么是生理疾病?---生理疾病顾名思义,就是人体身体机能参数 脱离正常阈值时所表现出的对于自身肌体造成的损害。或者说主要来自于“客观因素”,是对身体机能有明确损害的疾病。同性恋群体,或者说LgBT,很多人相比也有所见闻,该群体并不具备异性恋者所没有的 “特殊症候”,也不具备一般生理疾病的特点,故他们至少不能归结为“生理疾病”。


精神疾病是指:由于多基因缺失或重叠而引起的丘脑、大脑功能的紊乱,而导致患者在感知、思维、情感和行为等方面出现异常。常见的精神病有多种类型,如精神分裂症、抑郁症、情感性精神障碍、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等。可见,精神疾病本质上还是由于 生理疾病而引发的人类自身认知行为障碍。既然同性恋群体不属于特殊的生理疾病范畴,那么他们也必然不属于由生理疾病导致的精神疾病范畴。


心理疾病,这是绝大多数反同人士持有的观点,那么何为“心理疾病”?-----是指一个人由于精神上的紧张,干扰,而使自己思维上、情感上和行为上,发生了偏离社会生活规范轨道的现象,长此以往,心理疾病极有可能导致精神病变。 可见心理疾病和精神疾病有一些反着来的特征,是由人的自我情绪认知障碍,导致的心理病变并最终反馈于 生理系统,导致生理病变,再有生理病变导致精神疾病。同性恋群体是否存在精神上的自我紧张,自我干扰,以至于让自己从始至终难以适应社会发展呢? 就目前而言,没有证据证明同性恋普遍存在难以适应社会的自我心理干扰,事实上在他人不告诉你他是gay的情况下,一般人也很难判断出他是否是gay(注意娘娘腔并不等于gay,娘娘腔可以归属于Transgender范畴)。

 

然而心理疾病者就不同了,心理疾病者具有显著的“排他性“,”自我性“,这种自我性又表现为”极度自恋“和”极度自卑“,两者都使得心理疾病患者活在自己唯一的小世界里。所以一个人到底有没有心理疾病,是很容易从他外在的反常表现上察觉出来的, 事实上,心理疾病的发病率高达90%,也就是说,100个人中,至少90个人都有过心理疾病,或者正处于心理疾病。 最常见的例子:易怒。

 

没错,易怒就是一种典型心理疾病,而且几乎每个人都经历过一个易怒阶段,故而每个人几乎都可以称为”心理疾病旧患“。极度爱美,也是一种心理疾病,本质上属于”自我认知障碍疾病“,估计在都市女性的发病率可能高达100%。从这些疾病自身的定义中就已经能够把同性恋排除出”病患行列“。事实上,联合国世卫组织早在1991年,就已经呼吁世界各国取消”同性恋属于心理/精神疾病“的条例,中国也在10年后,2001年将”同性恋除病化“。这表明,官方是认可了国际精神病学界和生理医学界的这一联合研究成果的。


那么很多人可能纳闷了,如果同性恋不是病,为什么世界上会平白无故出现”同性恋“这个特殊群体?宗教界人士,尤其是基督教会,拿出的反对理由是 在世界范围内举足轻重,甚至具备宪法效应的《圣经》,说上帝是仇恨同性恋的。我不是基督徒,没有仔细参阅过圣经,但是在欧洲时,听到过一些参与同性恋平权的Christians的说法,说《圣经》压根就没谈到同性恋的事。 普罗大众还是以相对科学的”自然观'来反对同性恋现象,如果是同性恋,就无法繁育后代,那么这种同性恋基因就应该很早就灭绝了,为什么还可能一直传递下去呢?


性取向与遗传基因的关系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研究,最早提出”同性恋基因“这一说法的,应该是普林斯顿的 Hammer教授,他的研究对象是1000名左右的同性恋志愿者,他采集了这些人的基因样本,与已有的异性恋基因样本进行比对,发现一个比较普遍的规律---同性恋者的X性染色体上的 Xq28基因与异性恋者的Xq28基因具有较明显的差异,他据此推断Xq28对人类性取向有着决定性作用,而这种基因差异就使得人类分化出”同性恋“这一特殊群体。显然这样的报告是有缺陷的,首先样本数量不足,1000名志愿者并不算大样本,不能达到”普遍性原则“。

 

其次,这也不能说明Xq28对性取向起着”决定性作用“,只能说”起着重要作用“。后来的人类基因学学者对于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批判性继承,通过更为广谱的样本采集研究,发现,无论哪个种族,哪种肤色,哪种文化圈,或者哪种政体,在各大洲,真正同性恋人群的比例始终维持在5%-10%之间,其中中位数为7%,既不会更多也不会更少。这显然不能把同性恋归结为”后天文化影响“,而更多的来自于遗传基因的作用,更关键的是所谓”同性恋基因”并非同性恋独有,而是广泛存在与我们大众的基因序列中,换句话说,正常情况下,每一个人都有成为同性恋或其他性取向的概率,只是这种概率事件是否确实发生而已。

 

欧洲科研机构普遍赞同 同性恋属于”母系遗传“的特点,也只有母系遗传 才能解释为什么同性恋群体从人类诞生之初到现在,一直没有灭绝过。但是他们也指出,同性恋等”少数性取向“并不简简单单归结为”母系遗传“,人类遗传是非常复杂的工程,并不能简单归一化处理。例如,女性怀孕期间的性激素分泌是否平衡,或者说总量变化,都会对胎儿的性器官发育,性取向,甚至大脑思维方式产生直接影响。

 

一个显著的例子就是睾酮,女婴在母体内所接受的睾酮刺激量增加时,其日后发展成为Les的概率就会增大。 中国科学院联合中科大,社科院等机构,也曾做过一个广泛的有关不同性取向人群对于气味的辨识能力的实验,并且在2013年发布过一个直角坐标图,显示了女同,男同,女异性恋,男异性恋,双性恋对某些特殊化学气味的感知,反应,以及对应体内激素分泌情况的 区间划分图。目前对于同性恋为何没有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消亡的问题,学术界有几种生物学和社会学假设:亲缘选择假说,社会声誉假说,群体选择假说,平衡多态假说,性别对抗选择假说,非适应性的副产物。


目前关于人类性取向,性征发育等方面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尚有很多互相有抵冲的“学说”存在,所以这也是人类基因学界和生理医学界的一个努力研究的方向。科学家的事离我们大众很远,但是我们需要抱有一颗尊重科学家,尊重科学,理解事物本质的心态,而不是偏颇地用“个人主义思维"或”集体主义思维“主观地判别:同性恋是病,得治,同性恋应该被烧死。。。。。。科学的发展,科学对人类的福祉,最重要的基础在于人类自身对于科学的敬畏,尊重,并运用科学主义思维,击败自己心中原始的”傲慢与偏见“。

 

而对于同性恋群体的”婚姻平权“运动,我个人是持观望态度,事实上我所了解到的许多“科学党”人也是持谨慎观望态度,但是有一点我们是有共识的,绝对绝对不能持偏见歧视的态度。“歧视”在任何语言辞典中都是贬义词,就凭这一点,一个拥有科学人文主义健康思想的人,就不能够有偏颇的“歧视心态”,更不能公然叫嚣歧视,这本身就是一种严重的自我认知障碍的“心理疾病”。


最后,有很多人都问过,艾滋病是不是由同性恋引起的,是不是在同性恋群体中传播更快? 我来解释一下,首先,艾滋病不是由同性恋引起的,艾滋病的起源地是非洲的刚果地区。艾滋病毒原本是以黑猩猩为宿主,只在黑猩猩群体中有类似发病症状,且其发病率远低于人类,20世纪早期,非洲的欧洲殖民者流行捕猎非洲大型野生动物,其中包括黑猩猩,有部分人食用过黑猩猩肉,没有经过高温加工杀毒的黑猩猩肉流入人类饮食体系中,使得黑猩猩群体中的艾滋病毒来到了人类社会并一发不可收拾。 艾滋病不是性病,不等同于梅毒等,它是免疫系统紊乱疾病。艾滋病本身不杀人,但是它会摧毁人类淋巴免疫系统,把人体内环境大门向外界敞开,是艾滋病诱发的其他疾病杀人。

 

艾滋病在同性恋群体,尤其是男同性恋群体中传播速度在近些年来大增,这是不争的事实。具体说来,最关键因素是 同性恋群体的高度“小范围化”,用中纪委的说法是“团团伙伙”,“山头主义”。群体越集中,人际交往圈越窄,即便你没有性行为,光是其他体液接触,使得你获得病毒的概率也会大增。所以我强烈支持政府将“群P”列入聚众淫乱罪,无论是异性恋,还是同性恋,群P都是艾滋病传播最可怕的方式。当然,同性恋群体由于人数少,所以其群P的成功概率反而更低。但是小群体由于受到社会主流群体的排挤,很可能“抱团取暖”这也成为了疾病传播的温床。

 

另一个因素是媒体的宣传方式的错误,因为媒体时常引用的是艾滋病发生率,这个“率”是个非常可怕的字眼,它是与总量严重挂钩的。如果100人中,有10个同性恋,90个异性恋,这10个同性恋中有1个人患上了艾滋病,则在同性恋群体的发病率就是10%,如果另外90个人中,有9个人是艾滋病,那么异性恋发病率也才是10%。而在实际生活中,异性恋与同性恋的基数比值显然更大,比值越大,则基数小的一方,其“XX率”波动情况就相对更加严重和明显。


解释了这么多废话了,最后,科学党还是希望,关于同性恋平权的问题,我们应该用辩证客观的角度来看到,而不是站在自己圈里的主观角度来偏颇的审视。每个人都有他自由选择幸福的权利,这是他的自我认知,如果不涉及到公共认知和公共利益,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私人选择。即便是涉及到了公共利益和公共认知,我们也应该尊重他们提出这种意见的权利。公民社会相较于极权社会的优势就在于,协商民主制的科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