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张老师,我是被一个恐友推荐到这里来的,他以前也是恐友,现在是个志愿者,他是在你们这里自学脱恐的,他说你们老师既是做心理又是做艾滋病的,给每一个恐友的留言都会详细回复。我阅读了半个月的帖子,的确回复的很详细,不像网络上其他人只会回复几十个字。我这次提问就是想问问,如果99个人告诉你不会感染艾滋病,但是有1个人告诉你还是需要检测艾滋病,那是听99个人的,还是听那1个人的呢,我在网上脱不了恐了,问了很多人,都说口交绝对没问题,但是在我们本地公卫中心挂了一个医生的号,他却要我检测,害得我觉得自己是特例,万一查不出艾滋病怎么办,麻烦你从恐艾角度和艾滋病角度给我说说啊,谢谢。
您好,很感谢在我们中心自学后,脱恐的恐友,对我们的信任了解和推荐,既然他真的脱恐了,也有了属于他独有的经验,那么您也可以结合自己的特点,看看自己可以给自己一个较好的规划。也谢谢您对老师回复问题的认可,就像咱们中心以前也开过咨询热线,十年前开过一年多,您会发现很多恐友反复打电话,除了导致接电话的工作人员过度内耗,恐友自己也没有脱。那是因为热线电话一般就是2-3分钟,这么短的时间只能给一个结论,也没有去从科学原理上给恐友具体的行为进行分析,给他的恐惧形成原因进行解释,类似情况就像网络上给一个不会感染的结论一样。留言区平时来自学的恐友较多,张老师回复的详细点,方便其他有相似情况的恐友可以自学,能自学脱恐最好,如果合并了较大的心理问题,则建议结合恐艾心理干预和艾滋病基础知识整合。您提的问题,更像是我们心理学上常说的生存者法则,他表达的就是人的本能防御,人会优先处理最坏原则。一般来说,现实比网络要严谨一点,严谨过度些就会变得保守。其实重点不是网络上或者现实怎么说,而是您和您咨询的老师,或者是网络上您咨询的人,您们彼此建立的关系怎么样,就像您舅舅告诉您一个消息和一个陌生人告诉您一个消息,您觉得第一反应更倾向于哪种更值得可信呢,我们人常常把自己对世界的不可掌握那一部分是认为可能伤害自己的问题,我们总是在试图通过一种本能的防御去抵抗,其实就带来了更多的问题。就像口交行为,它也分为主动,被动,具体有了行为,总有细节啊,像我们平时在电话,视频或者面询的时候,都会要求咨询者尽可能说的详细点,因为说的越详细,你越了解他,给他的回复才会更客观,现实生活的医生他要遵循负责的原则,比如您挂了他的号,他如果不保守一点,那么就是对您不负责的表现,基于这种情况,会让您出现落差感。您的万一,张老师认为还是您的心理构架安全信号的模型出了问题,建议您可以找一个懂梅艾的心理老师,沟通1小时以上,稍微专业一点的,都能把恐艾和艾滋病感染的差别给您说清楚,不建议反复暗示自己了,祝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