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心有不少即将高考的学生前来咨询恐艾,他们的问题大多和高危行为没有关系,但是他们却认为自己有很高的概率感染艾滋病,其实这就是一种高压环境催化,高考快要来临,本身就是巨大的心理压力源,更容易引发情绪。类似于考研,职称评定和项目竞标等关键点都属于压力源,也就造成了在相关时间节点上更容易加重恐艾情绪。同样对于绝大多数艾滋病恐惧心理的朋友们来说,尤其是恐惧日常和边缘行为,也没有高危风险,但生活工作学习中的压力可能放大他们对艾滋病相关问题的担忧和强迫思维,比如最常见的是无法回忆清楚完整的场景,过度解读躯体化症状等情况。
当压力来临的时候,非常容易出现思维侵入,比如学生们会在紧张的复习或考试中,恐艾相关的侵入性想法可能会更加频繁地出现,干扰学习效率和考试专注力。而一个正在为生计非常努力的人,在扛着压力疯狂工作的时候,就容易出现“万一感染艾滋病怎么办,我这一切的努力有意义吗”的想法侵入大脑,导致工作效率变得极度低下。
其实无论是谁,压力出现的本身就会导致失眠、心悸、出汗、疲劳、食欲改变等躯体症状,张老师在对艾滋病恐惧心理朋友进行压力评估时,发觉绝大多数恐艾恐友的压力值相对其他亲子教育情感婚姻问题的咨询者更大,更容易产生躯体化症状。恐艾朋友很可能更容易将这些常见的压力症状反应错误地归因于艾滋病感染早期的症状,从而陷入多重恐惧循环。
反观学生们,为什么快高考了反而更恐艾,对于即将高考的同学们来说,持续的担忧和强迫思维会严重分散注意力,难以集中精力复习或参加考试,引发我既有感染艾滋病的惨痛后果,又有高考考不好一切都完蛋了的多重焦虑。在高度焦虑状态下,处理信息、逻辑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会受损,影响答题,严重的恐艾可能导致回避某些复习场所,如图书馆、自习室,担心接触到不明液体或担心因为人际交往造成的感染,限制了复习资源和社交支持。因为高考和恐艾的双重压力,焦虑会导致失眠或睡眠质量下降,而睡眠不足又直接影响认知功能和记忆力,形成恶性循环,以至于恐艾严重程度急剧增加。在这个时候,很容易将曾经既往恐艾史中的场景和痛苦体验重新搬出来。
按道理,面对着高考足以改变人生的关键时期,高考大于一切,如果这时候出现了恐艾,更应该将其告知自己的家人或向学校的心理咨询老师求助,以快速消除恐艾对己身的影响。但恐艾的朋友却难以启,他们通常羞于或难以向同学、老师甚至家人倾诉自己的恐惧,担心被误解、嘲笑或歧视。在高考这个普遍高压的环境下,无法获得理解和支持,会感到孤立无援,更加增加焦虑强迫。事实上不仅仅是面对高考压力特别大的学生恐友们,还是面对生活工作压力特别大的其他恐友们,都需要去处理在艾滋病恐惧中形成的认知偏差,正视心理引发的问题,也需要建立规律的健康作息。
在高考前或期间,如果恐艾焦虑严重影响了生活和学习,务必寻求了解具有艾滋病基础知识的恐艾心理咨询师或精神科医生的帮助。认知行为疗法对艾滋病恐惧心理在前期非常有效,后期大多数采用精神分析方法来干预恐艾。尽可能的去多了解为您提供恐艾干预服务的医生老师,建立信任稳定的咨访关系,专业帮助能提供应对焦虑的技巧,处理强迫思维,并理性客观看待艾滋病感染的风险。在进行恐艾干预的同时,需要掌握深呼吸、正念冥想、渐进式肌肉放松等方法,有助于在恐艾前期转移一定的注意力,让焦虑来袭时快速平复。
如果是学生的家长们,得知孩子们在高考前因恐艾产生了压力叠加,请一定要注意以下的几个点。第一,需要留意孩子们的情绪变化,如果发现考生情绪异常低落、焦虑、易怒、回避社交或过度洗手等异常行为,应温和关切地询问。第二,提供无条件支持,对孩子们表达理解和支持,避免评判或轻视其担忧。强调无论发生什么结果,家人的爱永远支持不变。第三,禁止网络随意搜索的方式获得安全支持,如果自我调整能力有限,鼓励孩子们选择专业的恐艾心理求助,引导或帮助其联系恐艾心理咨询服务。在提前了解恐艾心理老师身份背景后,确保高考孩子知道寻求恐艾干预心理帮助是正常且有益的行为。第四,抱持孩子,建议孩子将对艾滋病风险判断交给信任的专家老师,营造减压的环境,在家创造相对宽松、理解的氛围,不过度施加升学的压力。
对于任何因为压力产生艾滋病恐惧心理的朋友们来说,张老师希望大家在这里一定要务必记住一句话,恐艾不等于有艾滋病感染风险,绝大多数恐艾者并无实际高危行为或感染风险的可能,但恐惧情感是真实且痛苦的,还希望大家一定不要把这种原因归结为必然感染非常痛苦的暗示,这种真实痛苦大多数是因为我们在成长史中形成的创伤。恐艾也许并不是一件坏事,利用脱离艾滋病恐惧这个节点,趁机修复过往的心理创伤,增加自己的心理耐受能力,在走过无数弯路以后以后,人生从此一路坦荡。恐艾中心祝福您,我们永远是您脱离恐艾心理背后最坚实稳固的靠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