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老师您好,您应该可以通过后台调阅之前的问答,出于方便考虑,上次的先附在这里:http://www.for512.com/Item/18130.aspx 。
我恐艾也有几年了,以前没当回事儿是因为以前仅仅是偶尔会紧张一下。也许是出于对女友和未来家庭美好的憧憬,或是其他压力,最近3周内恐惧感剧增。尽管通过您的回答我相信我没有高危,但恐艾的疑病依旧存在。我尝试通过其专注于某件事来分散注意力,只能说暂时有效,并不治本,一旦回过神来恐艾会重新占据我的内心。
我发现恐的越久,那个“万一”的可能就越让我感到真实和可怕。甚至于我似乎已经是假定自己有问题了,基于“万一”,我总不由自主的联想自己婚检或者献血被查出感染的尴尬局面和因此毁掉的余生(或者说是歧视的压力和失去爱人的痛苦),进而开始考虑自己要如何解释,如何在“万一” 的时候让家人爱人相信只是意外,相信我没有违法乱纪...以上想法是我恐惧直接的来源,也是我主观逃避检测和试纸的核心原因,只是想拖着...
目前看来,分散注意力和逃避的方法都没有成效,通过您的回复,我打算建立一个有效的脱恐方案和计划,但我毫无经验,束手无策,心理咨询出于成本也只能是一次两次,您能否给予我一些建议,比如我是否需要改变自己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等等,或者有没有相对通用的脱空方案?我现在感觉在眼睁睁看着自己陷入这个泥潭,而没有有效的措施,谢谢!
张老师:您好,老师今天可能就只能就您目前的留言内容给予您简略的回答,如果您觉得希望有老师对您有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并且和他建立长久持续的关系,还是建议您可以线下找专业机构去寻求持续的心理咨询帮助,所以希望您能明白在线咨询的意义和作用,它主要就是一个简单的支持性系统和简要的回答,和干预系统是不一样的,千万不能本末倒置,这样如果给您造成了误区,以及错误的判断和预期,这反而会影响您的积极心态。尝试分散注意力仅仅是我们在实际临床干预过程中的一种,而且属于常规的方法。对于万一的确是这样,就像我们建议恐友不要在网上继续去搜索,能够离网络越远越好,脱恐才可能更快的好起来,事实上除了系统预约的恐友,真正去这样执行的恐友很少,这也就造成了很多恐友依旧在恐惧,但是这个的确又不是我们能够控制的,我们只能说尽可能去影响一些人,但是不能去要求,更不能完全限制住恐友自己的主观行为和动作。您的问题更多在于为了满足安全需求不断的按照自己的主观去需求,就像一个人形成了一些习惯性的思维,或者更简单点吧,一个主观的行为习惯。要改变这个习惯,容不容易?那么思维比行为更难,是不是改变更不容易了,所需要消耗的精力和时间也就更多了。所以我们对于每一个我们自己的案例,都是非常谨慎的对待。也许脱恐两个字在很多恐友眼里看来就是不断检测,或者不断告诉他没事就可以了。在我们看来,完全不是这样,恐艾属于复杂的神经症,随着时间拖得越久,干预的困难是变得更大,每一个能彻底脱恐的恐友都需要老师们像自己的孩子一样不断的去呵护,去细致的梳理,去感同身受的关怀,并不能说像倒卖诸如试纸那类商品那样可以流水化作业,一口气也许可以一天卖出几百条几千条试纸,但是一个人每天能细致做好2-3个人的个案咨询,都已经算是不错的了。所以我们是很谨慎的对待恐友的恐艾症,也希望您自己能够合理有度的客观去看待这个问题。但是无论怎么样,都希望尽可能把它简单化一点,那样也才会减少自己的心理压力一点,最后祝您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