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上10块钱买的飞机杯没清洗没戴套就用了,快递两天多一点到,没有用油,像我这种情况会不会感染?除此之外,我还想问几个问题,1.之前有过因为用飞机杯而感染艾滋病的案例吗?2.即使有病毒的话,经过了2天的邮寄,病毒还会存活吗?3.我是9月16号晚上用的飞机杯,到现在是第四周,除了嗓子不舒服外也没有其他症状比如发烧,皮疹等,我现在初二,学习很好,那天因为好奇心才买了个这东西,现在看到之前和我非常亲切的家人和朋友,感觉我都对不起他们,现在真的好累
您好,张老师认真看了您的留言,您的行为不属于高危行为,不会传染艾滋病,即时有病毒,也不会持续传播,病毒在外界存活能力极差,目前没有相关的感染案例,对于艾滋病初期症状,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有可能是偶然性因素导致的症状,也有可能是恐艾心理或癔症等因素导致的。初二应该是一个未成年人,您处于青春期,处于一种对性认知的矛盾性,而导致产生了一定的心理障碍,结合可能存在着生活学习压力,产生累的想法很正常。张老师觉得您合理的看待使用飞机杯这个事件,如果您单纯只是恐了四周,不太清楚您搜索了多少,如果搜索乱看的越少,刺激越少,选择一名专业的恐艾心理老师花1-2个小时去认真即时沟通一下,应该就能够比较好的解决目前的问题,祝您越来越好。
回复时间:2022-10-10张老师您好!感谢您的耐心回答,心理医生我也找了啊,不过并没有什么作用,还是觉得跟您沟通踏实一点。第一个问题是老师您说您的预约恐友探讨了强迫症的话题,他之前也担心喝多了什么也不记得,现在不担心了,知道会记得。可我是担心喝多了和别人发生性关系啊老师,我担心这个到底会不会记得,咱俩预约打电话的时候您说可以记得,我怕我听错了,麻烦您再明确告知我一下谢谢。第二个问题是,我也不知道是不是我理解错了,按照您说的我给您发短信了,可我第二天也没记得,就是看完短信记录才记得,您的意思是我这个发短信的事也应该能记得吗?那平时喝酒断片了,还有很多小细节的事都不记得不是吗?第三个问题是国庆节我过生日好久没喝酒了,两个朋友给我过生日,就请我喝酒,喝了好多红酒我又迷糊了,最后是朋友给我送回家的,第二天我又开始担心,会不会又去以前那个害怕的旅馆了,可别和谁发生性关系,就跑去问老板娘,老板娘说我没去,我当时就放心了,我也问了我朋友,他也说直接给我送回家小区门口了,可我还是担心,担心朋友也喝多了不记得了,反复的去问老板娘,还问她有没有跟她发生性关系,因为那个老板娘不是正经人,我知道她和别人乱搞,给她问烦了,还骂我神经病,以前我总去问她事,问喝多了有没有和她发生性关系,她就骂我神经病,说没有,意思是她肯定不爱伺候我。您说这样的话如果国庆节那天我喝多了我去了,她敢和我发生性关系吗老师?是不是不敢,她以前就说让我再别去她那,她们家不接待我。我现在很纠结去没去她家小旅馆,因为第一次我去问了她说没去,后来我又去问了,她说她都说一百遍了我没去,因为我还比较纠结我国庆节去没去问事,她可能觉得我没去住所以就说没去,所以就说我知道没去住,那我没去问你事吗?她说你不是问完了就走了嘛,她可能觉得是我第一次去问国庆节有没有去的事,我就有点吓到了,我说我什么时候过去问事走了,她说她哪知道哪天,记不清楚,后来我又问了几次,她说的我去问事那次可能是第一次过去问她我国庆节有没有去她那里那次,她的意思那几天是总共去了那么一次,再没去,最后又骂骂咧咧的,我就走了。国庆节那天我和朋友挺愉快的,应该不能去那个我害怕的小旅馆吧老师?因为我平时都不去她那里了,都是喝完酒我害怕去了那里,过去问她事才去的。辛苦老师再帮我解答下这三个问题吧,谢谢您。
您好,建议您寻求当地有处方权的心理治疗医生,在配合抗强迫症药物的同时辅助心理咨询医生,针对药物的话,建议做药物测试,评估药物的耐受性,同时做强迫和焦虑症严重程度评估,可以让医生更进一步确定可以哪几种药物使用,并且找一个对您负责一点的当地心理老师,就强迫症的行为帮您做出指导和干预。在这里不能称之为沟通,沟通是需要即时的互动交流,即时反馈,改变,这里仅仅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回复,和即时沟通差别很大。很抱歉您最近反复留同样的问题,这里对您并没有什么实质帮助,张老师不希望您把在这里的留言和消耗的时间当成延误您去积极治疗的借口,我们需要遵从于科学。过往的留言内容也明确给您回答了,那再做一次确定吧。对于最纠结害怕的问题,您会记得您的情况,细节不会改变大行为,您需要以您对您朋友作为安全信号,信任他。既然他是当时者和参与者,就请相信他。所以您不用反复再三问询了,希望您能把以上话语认真听进去。
回复时间:2022-10-10以前去洗浴泡澡,后来按摩精油开背,过程中豆豆挤破了,没有任何的关于性的东西,我这样算是危险吗?需要测试吗?
您好,您的行为就是一个非常普通的行为,痘痘挤破也不一定就造成了开放性的伤口,该行为连性病都不用过分的去考虑,何况还是艾滋病呢。不太清楚您是否有过往的恐艾史,但是在您的认知思维中,可能会将这样的接触也包含了一点点的紧密接触的意味,但是它和导致艾滋病感染的性,差别很大,对于艾滋病来说,您这个不算危险,也不用进行艾滋病检测。在我们脱恐的过程中,我们不能过度频繁的以各种理由去强化自己检测行为次数,一般来说,恐艾的恐友检测2-3次就足够了,更多的检测反而容易让大家产生一定的依赖,这点还请各位正在恢复过程中的恐友们都能注意。
回复时间:2022-10-09老师好,8月5日,我去了火车站附近的小旅馆,找了一个小姐,那个小姐年纪有点大,然后帮我口j,口完我就射出来了,射出来之后我没有及时清理,精液还在我的阴j和周围,之后戴上套,又做了yd交,女上男下,做了一会,才用湿纸巾擦拭清洁。我就担心有没有可能体液在体外交换还会产生感染或者其他的情况。在这之后,我就一直担心会被传染aizi病,所以,在第4周和第6周,我去本地的县级二甲医院进行HIV检测,都是阴性,但是,我始终有些压抑,总担心县级二甲医院有可能不准确或者其他问题的出现,现在已经过去两个月了,身上偶尔会出现湿疹,腹股沟淋巴结好像可以摸到。这个问题真的困扰我很久了,对我的生活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所以,想请老师帮我解答一下。
您好,张老师认真看了您的行为,您是带套的行为,没有进行即时清理,这个没关系,您自己是有保护的,是非常关键的行为,无论怎么样,安全有一套。体外交换,在有保护的情况下,不可能达到相关病载标准,这个不用担心。不太清楚这个是您第一次恐艾的行为,还是以往有过恐艾既往史,这个是我们综合评估恐艾症严重程度的一个重要参考,其实您们透露的信息越多,老师们对您们越了解,相对他的评估也就会越客观。就您的行为来说,本身不属于严格意义的艾滋病高危行为,您在4-6周的两次检测也足够了,症状从最早就没有被防艾工作者认为是参考标准,这个需要合并心理共同评估,我们在临床心理方面常常会遇到癔症型的恐友。您可以先以老师给您的结论思考一下,但是张老师个人觉得您可能受到心理的影响更大一些,您的思维模式张老师很理解,我们人都需要获得更多的安全信号支持作为脱恐的源动力,但却给您带来了其他的困惑。如果生活有影响,您可以先自我调整一下,如果持续时间还不行的话,建议您可以选择您信任的既懂心理又懂艾滋病的专家即时沟通去帮助您,即时的相互沟通效果,远比文字的交流互通更好,这是一种效率相对较高的方式。
回复时间:2022-10-08尊敬的老师你好:通过这段时间线上自主学习我学到了外部如碰过艾滋病人用过的器具,或者和他们有伤口的接触等等,这些都不会传染的。有以下几个情况想请教一下您:1.日常生活中, 表皮伤口和开放性伤口怎区分? 如果能用创可贴粘住不流血算表皮伤口吗 或者说擦伤磕破之类的?是不是只有血流不止和血管暴露算开放性伤口?2.路上有人摔伤手臂伤口大块漏血但并不流血,我用手可以触碰没有明显血液的地方可以扶起他吗(我的手没有伤口或者有小块1cm擦伤但只是破皮情况下)3.生活中打架情况咨询:如果双方没有满身是血,只是我把他胳膊扣烂出血,他把我手机扣烂出血,我们伤口间不小心接触了一下或者两下, 没有反复伤口不停摩擦 生活中会染艾滋病吗 用去检查吗。关于生活中常见血液接触,麻烦老师多举例解答 谢谢
您好,张老师认真看了您的留言,非常高兴能够看到您在中心自学获得了一些提高,提升。对于恐艾症来说,开源节流,扫除定点的根深蒂固的认知误区,对于恐友来说是走出恐艾症第一步。其实对于日常生活,您只需要记住开放性的伤口存在着相通的通道,即有血液流出的是通道,如果没有流血证明已经有血栓将血管堵住就不是开放性的通道。您当然可以扶起路人,见义勇为,热心好客,帮助他人都是属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支持这样的行为。很多人就算不具备艾滋病高危防范意识,大家也没有拒绝这样的行为,类似的行为本来也没有感染案例。生活中如您描述的打架行为,也不会导致您被感染,打架要导致感染那一定是非常猛烈的,持续非常久的。您的情况就像张老师说的,是一个认知体系混乱,从最初的时候没有形成系统化,边界感不强,这说明在刚开始脱恐的阶段,吸收了来自不同说法的论点,以至于现在还处于修正阶段,建议可以联系一位有心理学基础,对艾滋病又非常了解的专家,帮您梳理一下知识认识认知的架构,对您更好的脱恐是有帮助的。
回复时间:2022-10-13生活中,正常情况下伤口不小心接触小马指甲大小的伤口血液接触 用担心吗
时间:2022-10-08老师好,我就是上次被铅笔扎的那个高一的啦,首先感谢老师的回答,我去了解了些相关的知识,还有就是我又有个问题那就是和室友共用物品有没有感染的可能咧?事情是这样的:前段时间天气热,我和室友图方便就在寝室里洗澡。他没有带桶就借用我的桶先洗,他洗完后我几乎没有洗桶就又接了半桶水去洗了(用毛巾擦擦,再冲一下)。如果他有一些性病的话,甚至他在洗澡的时候“干好事儿”把桶污染了,并且如果我身上有小伤口的话,那我有没有被比如艾滋啊一些性病感染可能呢?
您好,张老师认真看了您的问题,您不用客气,很高兴能够帮助到您一些,张老师非常希望大家在问询以后,可以反馈您们的想法和理解,能够看到大家有所进步,这也是张老师坚持继续在在线版块回复问题的动力。他用您的水桶进行洗澡,水桶不会成为艾滋病传播的载体,我们认为艾滋病毒的传播是需要一定的水分子做载体,但是水分子过多,又稀释了液体,没必要担心艾滋病毒通过这样的方式传播。至于血液类传播的性病,都不会通过这样的方式传播。至于其他接触类的性病,的确没有人能够保证不会传播,只是不通过性接触的方式,性病都不是那么好传播,否则也不会强调是性病了。希望您逐步使用一些认知矫正,减少心理的刺激,逐步调整心态,一步步的恢复到正常水平。
回复时间:2022-10-06张老师您好!非常感谢您上次给我的解答,那两个问题我已经清楚了,现在就是喝醉酒和别人发生关系,第二天能不能记得,这个问题。老师您说我半夜给您打了很多电话,还说了生气的话,我怎么一点印象也没有啊,我只是第二天看到了我给您发的短信,才知道给您发过信息了,根本不知道还打通了您的电话,您怎么以这个和喝醉酒了和别人发生性关系会不会记得打比方呢?我真的不记得给您打电话和发信息了,真的有点迷茫了,现在我是不是可以这么理解,即使我不记得喝醉酒了给您打电话和发信息了,也会记得喝醉酒和别人发生性关系这么害怕和敏感的事啊老师?拜托老师能明确一点告诉我,谢谢您。您还说如果不记得关系,为什么会给您打电话和发信息,怎么不给别人打电话讨论恐艾,可为什么第二天我居然不记得给您打电话和发信息呢?是不是觉得给您打电话和发信息的事不算太敏感和害怕,所以不记得啊老师。
您好,建议您自己看看我们以前沟通的留言,我没有说过您打通了我的电话。咨询电话平时都是静音,只有咨询的时候才会使用,张老师也是第二天才看到手机上有几十个未接电话,张老师前几天也和自己的预约恐友在探讨强迫症的问题,他最近有关注到您,因为他曾经也担心自己怕喝醉了,什么都不记得。但是他目前非常的坚信,自己不会出现这样不记得的情况。心理是个很奇妙的东西,人的脑科学也是一样的,会优先处理自己关注的东西,如果您一直反复在这里探讨这个问题,我个人的建议是并没有实质意义,对您没有什么帮助。建议在您们当地找专业的心理医生,能够一对一沟通的,当面沟通的,对您的强迫症进行综合治疗,是目前对您有帮助的最好途径。
回复时间:2022-10-09张老师您好! 1、我说下我的具体行为:前天下午我用这个有点疼还有点组织液渗出的小拇指,带上塑料袋(就是吃小龙虾时带的那种一次性透明塑料带手套),去插入那个女技师的YD,插了大概5分钟,主要是我不确定塑料袋有没有破损,我现在非常担心塑料袋破损…我想问下以您的经验来判断、我需要去做hiv检测吗? 2、带艾滋病病毒YD分泌物能穿透那种吃小龙虾时带的一次性透明塑料袋手套吗? 3、皮肤如果发生破皮都会出血吗? 再次感谢张老师了!!
您好,今天是国庆节大假以后的第一天,祝大家节假日回归工作岗位快乐。张老师不太了解您既往的恐艾史,大部分有经验的恐艾干预老师都会问这一点,这是很重要的一个基本信息,无论您和其他恐友的行为多么相似,产生的症状多么相似,现阶段的恐惧程度多么相似,既往史不一致的恐友可能在我们使用干预的方法差别都是巨大的。用以脱恐的恐艾心理并不是大家所想象的全部靠安慰,那是非常不科学的,如果靠安慰都能让大家脱恐,咱们中心也不需要存在了,何况咱们机构也存在了近十五年了,所以建议各位恐友是真的想在在线留言板块获得更多的安全支持,就尽量将自己的信息写得清楚一些。您的情况张老师认真看了,您带上塑料袋用手指接触了技师的下体,这种情况不会感染艾滋病毒,首先您的手指并非开放性伤口,而且如果您触碰到分泌物,会有即时的痛感。对于塑料手套都是防水的,在没有出现破损的情况下,不会有水分溢出,也不会导致艾滋病毒的传播。皮肤破损不一定会出血,只有血管破损才会导致出血,这也是我们常说的存在伤口也不一定会传播,就是这个道理了呢。不用客气,希望您减少这样刨根问底的动力,以经典知识作为自己系统的方向就足够了,祝您越来越好。
回复时间:2022-10-06张老师国庆节快乐,你还记得我不,我是小月月,有几年没来了,突然发现恐艾干预中心怎么改名字了,不过看到还是你在回复问题,我就放心了。这几年我一直没有交朋友,也一直没有高危了,过得还行,但前几天和一个女孩子相互有点好感,和她接吻了,心里有点担心,想问问你,接吻的话,就算有血液接触,也不会感染艾滋病吧。
您好,很久不见了,小月月,最近过得还好吧,看您的表述是前几年一直是远离逃避艾滋病的信息,让自己内心暂时处于稳定的状态,但是您本质对艾滋病的认识并没有出现变化,所以当您自己有一些性接触的时候,过往的恐惧感觉又重新被唤醒了。接吻这个您不用担心,按照原理,就算有一点点血水混合物,也是不会导致艾滋病传染的。关于咱们中心改名,其实也不算是改名,就是按照国家规定要求正规合法使用注册名开展活动。大概情况是,在2009年参加艾滋病防治工作时,和陈老师组建了艾滋病防治团队,我们以不规范的用名恐艾干预中心为草根团体的名字,进行防艾宣传和恐艾解答,2011年托管挂靠到了省科协技管会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在我们做了很多知艾防艾不恐艾的公益答疑和心理援助工作后,被新华社,凤凰卫视,澎湃新闻,三联生活周刊等媒体报道之后,成都恐艾干预中心渐渐有了知名度,2016年注册成都心动力青少年心理关爱中心继续开展相关工作。因为做恐艾心理这么多年,习惯了这样称呼,就一直沿用恐艾干预中心这个老名字没有做更改。但是成都恐艾干预中心这个名字并没有注册,于法于理不能作为官方名对外使用,按照成都民政局的指导意见,我们以后需要严格使用注册名开展活动。举个例子就像身份证上是您的大名,平时您还有个大家习惯称呼的小名,小名可以口头上称呼,但是乘坐交通或住宿登记时只能使用大名。既然是一个长期服务于特殊群体的专业机构,更应该以正规合法规范的方式为大家提供服务。所以这并不是咱们中心是假的非法到处骗人干坏事,而是在乎那点名声,长期使用小名这件事违反了规定,这也是我们的错误和疏忽,以后我们将以注册名合法规范为大家提供服务,在此给很多关心我们的恐友造成了担忧和困惑,我们再次恳切地表达歉意。我们还是09年成立的那个防艾及恐艾心理结合的社会组织,老师们还是那群每周二四六在群里公益答疑的老师,在官网留言板块回复大家问题的老师,没有任何的变化。这件事也反映了我们自身管理不足,法规意识淡薄。术业有专攻,闻道有先后,中心希望和大家一同成长,我们会继续在专业上专研,为大家提供更专业的服务,也欢迎各位亲爱的恐友,多给咱们中心提一些意见和建议,让我们都越来越好。也感激熟悉了解机构的恐友,对中心的理解和支持。
回复时间:2022-10-07你好,老师,我是您关注您的恐艾一位。谢谢您为我们的辛勤付出。我对日常生活中的血液接触有疑问,比较严重,看见别人身上的伤口不管是否流血,是否包扎我都感到恐惧。 因为我对血液接触量没有概念,对接触方式也很懵懂。例如:大拇指切伤伤口暴露在外面,触碰到另一个人的大拇指切伤流血的伤口会传染吗? 打篮球双方之间被指甲划伤,指甲上的血被来回乱身上乱碰,指甲再划伤其他人的皮肤呢,我听了您说的 只要不是伤口持续摩擦就没事。 到底什么算浅表皮伤口和深血管伤口, 如果两个人打架相互抓伤呢 求老师就生活中伤口与伤口之间的血液传播,哪些不用行为不用担心,做出标准,详细解惑。谢谢您 (仅艾滋病病毒做出解惑)
您好,很感谢您对我们中心和老师的支持,您是中心这么多年在困境中坚持运营的见证者,很希望您能够很好的脱恐成功。既然您对血液比较敏感,这种就属于现实层面的特定性恐惧症,因为对于恐艾症,它是一种复合型的神经症,我们不能单一的认为所有的恐艾群体都是一类人,其实细致沟通下来,大家都会知道,恐友分为好几类,而您这种更像是特定恐惧症。其实对于普通的打篮球不用担心,否则以前魔术师约翰逊在没有检测出艾滋病以前,可能就传染了他湖人很多的队友了,毕竟打篮球,容易抓伤。对于打架,张老师在一对一的时候给老师自己的恐友进行解释的时候,也常常分为常规情境和例外情境,要说日常普通的打架,这个不会感染艾滋病,但是已经打到满身是血的殊死搏斗,中途可能双双流血存在开放性的伤口,如果在打架过程中伤口与伤口的反复摩擦,这种才会存在一点点的极低可能性,仅此而已。日常生活没必要担心艾滋病,建议您只要是日常行为,就尝试放松自己的防御吧,张老师建议您去找一个懂艾滋病的心理专家详细沟通至少一个小时以上,系统客观去了解下艾滋病,顺便好好疏导下心理的认知误区,这个对您目前的帮助,应该是最大的,毕竟您的需求和张老师在这里花十几二十分钟回复您五百多个字对比,可能相差甚远。最后祝您越来越好。
回复时间:2022-10-07什么算简单接触和反复摩擦,也请老师阐述下 感谢您
时间:2022-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