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好,我恐艾已经检测了三个月,六个月,最近又把一年检测了,我也深知自己没有感染艾滋病的风险了,但就是走不出恐艾症,看来真的有心理病了。我很想找陈晓宇医生倾述一下我的心里问题,让他帮我看看该怎么办,又怕他理解不到我的痛苦。我经常浏览他的微博,看到陈医生喜欢转载其他恐友的留言截图,我内心有点慌,虽然我知道陈医生是好人,但我还是怕自己成为事件的主角被公之于众。这几天我纠结了很久要不要预约,想了下还是先来网站实名注册留言问问题吧,这样其他人也看不到我的隐私了,还请老师包涵。我的第一个问题是我是不是真的可以确认排除了,第二这种检测一年了还走不出恐艾症,该怎么走出来,第三需不需要去开药,第四是现在经常性头痛,性欲下降,这一辈子是不是就一直这样下去了。
张老师:您好,周末愉快,如果您的确检测了六个月,还在恐艾的话,那基本上可以确定,属于慢性恐艾症了,而且看您所说还写了一年都在检测,老师深感网络给您带来的严重伤害,或许您在最开始都是始料未及的。对于咱们中心的医生老师,我们首先都是遵守于伦理原则的,即知情同意和保密原则,我们会严格保证我们中心所有咨询者的隐私,毕竟作为全国唯一的一个实体脱恐机构,来我们这里预约的恐友还是有很多是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身份。陈老师因为有一个微博,这个微博承担了一定的防艾宣传功能,所以会引用一些案例,但是相关的案例陈医生都会征求咨询者的一些建议,或者是回复其问题以后,隐藏掉相关隐私后,将它作为一个话题探讨,更多探讨的是案例本身的意义,采取的也是中立价值原则。特别是如果您想预约陈老师,采取的是电话沟通或者面询的方式,这个也无法形成具体的文字内容,而且我们都会极力保护大家的隐私。如果您的问题是像陈老师提出的,您可以具体在和他沟通的时候询问他就行了。在这里,老师就简单的给您一些回复,您这个的确是恐艾症,怎么走出来是需要在深入了解您的前提条件下,制定针对性的方案,不是我们对您不了解就开始信口开河,那才是对您不负责任,是否需要开药可以在第一次沟通的时候进行评估,如果精神压抑久了,容易产生脑部神经病变,出现头痛和性欲下降都很正常。希望您好好的思考一下,您要相信陈老师作为全国那么知名的一个医生,经常被邀请去国家开会,要相信他的专业,也希望您对自己乐观一丁点,加油。
回复时间:2020-05-24老师您好,我想问一下对方龟头马眼分泌出了一些液体不知道是精液还是前列腺液,然后蹭在了我的龟头上,大概十分钟后才去洗掉,没有发生性行为,这种情况我有感染的可能吗?是否需要进行阻断?
张老师:您好,周日愉快,您的情况老师认真帮您看了一下,您这个是男男行为吗,在刚开始进行的前戏刺激阶段,一般会产生球腺液,然后随后有前列腺刺激会产生前列腺液,后面如果逐步兴奋的话精液也会产生,单纯少量的暴露在体外,我们觉得这个不用去纠结,如果您们只是单纯打飞机,这个属于边缘行为,这种感染风险还是非常小的,倒是这种情况更应该注意性病,只是我们认为,男男的话,最好是相互熟悉,彼此是建立朋友关系的可能信任度强一点,如果本身就不认识,会更加加剧相当的恐慌感,祝越来越好。
回复时间:2020-05-21张老师您好,我是正规足疗店做足疗,我手上有倒刺 ,两个大拇指都有,然后能看到倒刺根源处有红,并且有液体渗出也很疼。然后技师给我按摩了半天手,又搓又捏的,现在挺担心他会不会跟我一样也有伤口,这种行为有几率吗??? 我之前也恐艾,已经改掉了一些去风月场所的坏习惯,谁知道不经意间又大意了。
张老师:您好,周末愉快,您这个就是一个典型的没有彻底脱恐的案例了,要说和恐艾应激期那段时间去比,肯定状态更好,没有过往那种直观的濒死感,但是您要说当着什么事情没发生,也做不到,甚至去正规按摩店做一些常规保健,都会觉得敏感无趣,甚至害怕,复恐的可能性存在,这就是很多恐友单纯只是靠检测,或者听了别人对过去行为的一些解释,并且接受认可的体现,然而从根本上,没有改变您的脱恐态度啊,继而您就会开始去揣摩,这个会不会感染啊,有没有我没注意到的啊,我们成都市恐艾干预中心主要就是做这类工作的,也接待了大量像您这样的案例,这种就是属于心理创伤了,艾滋病恐惧导致的,您这个的话我们客观说没有感染风险,但是这个和您是否引起恐惧没有关系,您的最后一句话表达了您的无奈,也说明您对恐艾心理的不了解,这个不能说大意,放松接受是最好,可能在您的无意识中,您能做到全心全意的去接受么,老师觉得可能没有做到,这个和去不去风月场所无关,而是心理上的障碍。这个需要花时间成本去逐步调整的,最后祝越来越好。
回复时间:2020-05-21老师您好,我是男同,三天之前与一位网友见面,是在室外聊天。之后,我亲吻了他的嘴唇(就是在嘴唇表面轻轻地点了几下,不是湿吻)。然后还拥抱了,拥抱的时候,我的脸上有一个破过的青春痘,但是大概在我们见面之前就初步凝固,但还没有结疤;我不清楚这个痘有没有碰到他的肉体。他还拿手摸了几下我的下体。事后,我看了一下他的手,没有流血的伤口,但看到一点点死皮屑(这个死皮真的让我很害怕);我看了他的脸,也没有流血的伤口。但是没有看他的脖子,不知道有没有伤口(但我推断是没有伤口的,因为1.我的口罩总是碰到他的脖子,口罩上并没有大量的血迹2.我的脸上没有血迹,当时也没感觉到液体粘在脸上)。我也检查过我的下体,没有肉眼可见的流血伤口。请老师评估一下风险,谢谢!
张老师:您好,周末愉快,记得您好像最近一直在恐艾,我们建议在恐艾期间就不要去增加自己的刺激点了,这样不仅不会脱恐,很有可能增加多的恐惧点,反而让您的恐艾变成了恐艾症,最终越来越纠结。就您描述的行为来说,我们觉得这个并没有什么问题,最主要的是,您这次问了这个问题,难道以后就不进行性接触了吗?显然不是,下次还会有一些接触,然后您又给自己继续强化恐惧吗?又来提问吗?我们觉得这个显然不是一个科学的脱恐过程和方法,您更应该考虑的是这个问题,而不是以我们自己的常识和感觉去理解一个问题,希望您在需求评估艾滋病感染风险的时候,去考虑更深层次的其他问题,可能对您整体上脱恐更有帮助,毕竟您也不想一次一次的反复去问,最后祝您越来越好。
回复时间:2020-05-19老师您好。我有一个固定的朋友,我们是有一定的感情基础的。因为疫情的原因,我们已经有4个多月没见面了。今晚见到了,然后发生了安全的行为,我是1,由于有了这么长时间没见,我以为给对方事前检测,但对方觉得我不信任他,我就没检测,但是过程中对方出血了,事后我有点害怕,就灌水检查了下套子破没破,没破,所以也就不担心。但是灌水的时候对方看到了,他认为我是极度的不信任他,他是0,出血了,怕的应该是他。他很生气,认为我一点都不信任他,是我做错了么?我觉得我确实做的不够好,没有顾及到他的感受,不应该事后立马检查套子。而没有及时安慰他。
张老师:您好,周末愉快,您们是有感情基础的,然而您又不信任他,那么进行有保护的发生关系,老师觉得这个没有错。首先您自己是人,是人存在着我们常说的本能驱动这个很正常,像张老师平时在电话或者面询的时候都是和自己的预约恐友谈人性,谈完人性我们再去谈现实层面,所以您这个没有做错,只是处于您朋友的感情角度,如果他的参考点不一样,可能容易引起误会,这个建议解释一下或许更好。老师觉得您理解的很对,有的事情我们可以做,但是该怎么做,什么东西存在着轻重缓急,这一套的动作我们应该怎么去设置,尽可能在不影响他的感受情况下又能满足自我需求,这也是我们做心理干预中常常谈及的点。所以您也没有必要矛盾,最后也祝您越来越好。
回复时间:2020-05-19你好,老师,女厕都有卫生巾,女生再换卫生巾过程过还要擦拭阴部,那手上肯定就会沾上血液,然后再去触碰门把手就会留在门把手上,下一个女生上厕所的话触碰门把手,然后再用纸擦拭阴部,这有风险吗?烦请老师详细解答下,万分感谢
张老师:您好,周末愉快,老师记得您最近好像留了几次言,调了一下您的上一条留言,好像描述的是担心发生性行为出现破套脱落,怕感染艾滋病,按照上一条的留言,更像是一个男性的口吻,然而在这条留言里面,描述的内容基本可以反映出这是一个女孩子的口吻和描述内容,这个会让老师感觉到有些疑惑,不太清楚您的性别或者说您所描述的事实是否是真实客观的,所以建议最好在提问的时候,可以说说自己是男性女性或者跨性别人群,如果有行为,具体是男男,女女还是男女行为,这样以便老师回复的时候能够大致了解点基础。虽然无法像预约恐友有更好更深入的了解,但老师还是希望大家可以在基础信息上写的明确点,至少判断的方向是有参考的。基于您的这个问题,可以明确告诉您,卫生巾不作为艾滋病传播的一个载体,粘上血液的量大量的可能性很低,而且门把手暴露于空气之外,无法以聚集形态存在大量,接触阴部也不是一个深入插入的过程(如果默认为女性的话),综合来说是不应该担心这样被传染感染的。
回复时间:2020-05-19老师你好,我断断续续恐艾十八年了,现在越来越严重了,尤其是最近,在贴吧看到有人担心公共厕所传播艾滋,我便觉得公厕特别脏,夏天到了,喝水特别多,我怕自己控制不住去公厕上厕所,为了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我不敢出门了,呆在家里很压抑,我知道自己肯定是重度恐艾症患者,暑期快到了,我需要带孩子出去玩,我想问问老师,我一个月走出重度恐艾症可以吗,有没有什么具体的方法,麻烦你告诉我一下。
张老师:您好,周末愉快,您这个恐艾十八年了,相信这十八年走过来不容易,特别如果如您所说的越来越严重,想必您也会考虑您家里人的感受吧。的确会有很多恐友,恐艾以后没有得到有效干预治疗以后,就开始恐惧转移,觉得公厕很脏,其实也很好,以前大家都是用茅坑的时候,为什么不恐,现在恐得这么厉害呢,这其中缘由,很多恐友并没有思考过,都在机械的反复问,反复问,觉得能问出什么就自然脱恐什么。我们倒也希望恐友这样脱恐更好,事实上我们做恐艾症研究和干预恐友那么多年了,还没有这样反复问最终彻底脱恐的。就像您,十八年的恐艾史,它要改变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啊,什么东西都是付出了多少,获得多少回报,没有什么所谓的捷径可以走,世界就是这样的,在一小部分的领域,可能可以有一些便利的方式,但是成长类的,都需要付出。老师因为没有和您有过深入沟通,没有办法给您针对性的建议,但是作为一个普通恐友,首先第一步是知识形态的自我认识认知化,要去除过去在您大脑里面形成的一些错误思维,就您的描述,厕所传播艾滋病毒,厕所脏这个就不合理,所以希望您先从这一点上开始逐步去调整吧,您的确那么需要建议的话,那就建议在线下您去找一个既懂艾滋病又懂心理的专业医生老师,彼此建立深入沟通交流的方式,彼此相互了解熟悉,帮您做一些系统性的评估和针对性的建议,对您的帮助才是事半功倍的,祝越来越好。
回复时间:2020-05-24张老师您好,很感谢您昨天在恐艾中心QQ2群里面给我详细的语音回答,有专业知识的解答,也有心理方面的鼓励,真的很舒服,帮助我消除了最后一丝疑问,通过这么几个月在恐艾中心自学,我不仅掌握了很多专业的知识,还学习到了心理学的知识,您们这样的网站在网上再也找不到第二个了。一开始,看到网上试纸销售网站说口交要传染艾滋病,吓死了,到现在我已经坚定认为口交不会传播艾滋病,我觉得我应该可以脱恐了,以后来这里的机会可能更少了,特地最后向您表达一下感谢。
张老师:您好,周末愉快,很高兴能够帮助到您,我们中心因为工作特性原因,分为公益服务和有偿服务两个板块,您觉得哪个板块适合您,您就选择哪个板块,对于公益答疑的,不仅是张老师,咱们中心的每一位老师都会认真对待,不会说区分对待。只是公益答疑可能几十个人一起问问题,大概简单的谈谈,而付费服务都是一对一,类似于心理咨询,是一个深入沟通交流的过程。我们中心的老师本来就是既要做艾滋病防控工作,也要做心理干预工作,平时我们的工作内容,包括培训啊,项目啊,大家都能在网站上看到具体的新闻和照片,既做心理又做防艾这是我们中心的核心竞争力,所以熟悉和了解我们机构的都知道我们是全国唯一一家这样的机构,其他也有类似的机构,但是他们的侧重点和我们还是不太一样的。对于口交这个您可以不用担心,没有被动口交感染的案例,既然您已经坚定的这么认为,那么就希望您一直把这个作为信条。脱恐是一个既需要抑制,有需要发扬的过程,但不管怎么样,能够减少网络搜索,甚至完全不搜索那是最好,也谢谢您的肯定,懂得感恩和注重礼貌的恐友都是脱恐潜质最高的恐友,相信您会越来越好的,加油。
回复时间:2020-05-24请问老师,我是那个扎针灸后恐艾的,上次给您留言两次感觉轻松多了,5周后又酶法检测阴性,能排除吗?这次又有了新的恐惧,因为这家民营医院规模不大,没看清护士打开一次性针袋,不知道只不是一次性的,用过针应该丢弃,用过的针应该有肉眼可见血液而且血液容易凝固针管不能使用。护士给我扎时没看见护士拔保护套,就怕上个病人没有穿刺成功,拔出来针,护士忘记丢弃,给我使用了。而且她用手直接拿了一个干棉球帮我按压,而且丢弃棉球之后针眼又出血了并且不小心接触到了止血带,请问老师这些情况算是有可能存在危险性吗?请老师帮我分析,感激不尽
张老师:您好,周末愉快,对于扎针灸这个普通行为,我们觉得没必要担心,但是我们可能因为恐惧,连带着产生各种恐惧的意识和想法,也就在符合逻辑,不符合逻辑的各种情形下产生出来,是的,您说的很对,目前针头这种一次性使用的道具都会严格处理,无论是什么样的医院,毕竟医疗机构,实体的都经常要被检查的,像我们机构,都会经常接受检查和督导,前段时间四川性艾协会就对我们的工作进行了督导检查,您如果觉得可能对于针头有点疑惑,您可以问问护士,或者当时针扎的同时问问护士,当然并不一定护士会理解您,但是至少您能获得一定的安全感,对于您这个问题,我们觉得没什么问题,只是您自己合并了自我的一些保护的东西进去,就把您自己可能对其他不好的看法,包括对未来无法掌控的一些东西的感觉都加进去了,所以建议您进一步找一个专业的既懂艾滋病的,又懂心理的医生老师去深入沟通一下,可能对帮您系统的规划认识体系和脱恐,还是有一定帮助的,祝越来越好。
回复时间:2020-05-18张老师您好:我是一名比较久的恐友。也多次向您请教过问题,在这漫长的恐惧时间里,我自我感觉虽然不能完全脱恐,但是也尽量让自己往好的方向去想,也学习了一些相关的知识,但是我感觉我现在自身很不稳定,一遇到一些日常的刺激就会反复,很多次非常想求助您,跟您做一对一的心理干预。本来我可以压制住恐艾的心理,但是近期有一次去理发,无意间就想到了关于理发会不会导致传播的问题,虽然心理也清楚您说过的日常问题不考虑,但是看到您的解答说,理发只是理论上存在可能,做为一个敏感的人,一下子突然间害怕,理论和实际上是怎么样的关系?总觉得不保险,导致现在有点不敢去理发了,然后日常中手指倒刺啊,小伤口啊,一下子全部都变成了刺激我的因素,非常想向您求助一下,这种情况,除了我自己心理上的调节之外,日常生活中,包括理发、皮肤伤口等等,牙龈流血等等,到底会不会有什么问题呢?我现在应该怎样做呢?坚持给自己正确的心理暗示吗?麻烦您百忙中,给予帮助。谢谢
张老师:您好,周末愉快,恐艾症的脱恐是受多个条件制约的,其中有一条就是恐的时间越久,那么需要恢复的时间相对也就越长,要达到完全脱恐的标准,那势必跳出目前我们的认知常识,举个例子,我们平时针对我们预约恐友所使用的很多方法,和大家传统理解的都还是存在着差别的。而且这个完全脱恐怎么去定义,这个也需要恐友和咨询老师共同去制定的。艾滋病相关的病毒学和流行病学知识,这个是我们脱恐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不代表全部,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恐友把自己都学成了专家,实则并没有脱离恐惧,也就是这个道理了。按照您的表述,您这个的确属于还在受日常恐惧而有所敏感,这个应该是以前由于一个点的刺激,当时并没有很好的去控制,后来有所泛化造成的。至于一对一,或者是选择我们机构还是其他的机构,这个由您自己决定,我们不会暗示和推荐,但是您的确是有必要去跟着一个专业的老师走下去,逐步去改变您对一些问题的看法,体验和行为意识的东西。就像我们平时常说的日常生活,真的是因为我觉得有可能感染艾滋病而去担心吗?有时间如果换位思考一下,您能够感觉到,事实并非如此,我们所感知只是一个表面。包括遇到刺激,我们应该如何感觉,这个都需要去匹配您的性格,因为不同人群对于一个物体有着他的个人看法,该怎么去匹配,形成一个合理的平衡点,这个给常重要。所以您现在该怎么做,张老师首先对您不了解,所以没办法针对于您的特点给予您建议,老师要了解一名恐友,就像熟悉一名朋友一样,也是需要深入沟通和持续时间的,不太可能靠一段提问就能琢磨出您是哪类人群,所以我们在这里去探讨心理应激和应对,可能不是很科学,在这里只能告诉您说,日常生活呢,您要先去评估他的风险性,然后您的适应性,以及当出现什么具体,您产生怎样的反应,行为是抑制还是强化,可能或许会更好一点点。只是一般来讲呢,我们都认为日常并没有什么,希望从认识层面上,先以这个作为判断吧,祝越来越好。
回复时间:2020-05-18